摘要:黨的十八大和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立德樹人”“德育為先”,這為我們組織開展教育活動定下了基調。筆者認為,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教育上看,智、體、美、勞具有工具屬性,德則具有方向性——素質在學生發展中、社會實踐中發揮什么樣的效用,關鍵在德。理順德育與素養教育之間的關系及其教育規律是學校必須要做好的一項基礎工作。
關鍵詞:立德樹人;綜合素養;全面發展;小學
教育改革的一個大亮點,就是我們現在建立了現代人才需求觀,學校教育由過去智育為先,變為了對學生進行綜合全面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發展的均衡性和全面性。那么,“德智體美勞”這五個素質教育內容,我們怎樣去理解之間的關系呢?是平行的關系,還是遞進關系,或是存在從屬關系?——黨的十八大和去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教育要“立德樹人”、應“德育為先”,這為我們理順全面教育的關系、把握教育核心定下了基調。
從學生全面發展五個方面上看,“智體美勞”這四個是具有工具屬性的,而“德”則是意識形態,是有方向性的。也就是說,“智體美勞”這四個素質在學生發展和將來的社會實踐中發揮正面或是負面效用,將由“德”來決定。比如智力,同樣是一個高文化水平的人,如果品德低劣,那就會出現高智商犯罪,社會危害性更大;而如果品德高尚,則會對社會做出更大的有益貢獻——其他方面道理類同。
這樣看來,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無論是哪個方面,都應以“立德”為第一要務,然后才是“樹人”。下面,結合小學教育,就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核心目標下的全面發展教育進行策略、方法上的探討。
一、德育全面進入學科
在當前小學全面教育實踐中,有個最普遍的問題,就是德育與其他素質的教育是剝離的。學校和教師都認為德育和其他素質教育是平行關系,德育應該是學校、班主任和思政教師的工作,與其他學科教學無關。所以,我們鮮見科任教師將德育融入到學科教學當中。這就造成了兩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的,德育和其他方面的素質教育不是平行關系,而是指引和統領關系——各學科忽視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往往使學生不能很好地認清德與知識技能的關系。我們學科的教學質量越高,其將來可能的負面效應可能越大,使知識技能的社會價值作用具有不可預知性。
其二,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心理和思維習慣是與成年人不同的。我們僅通過學校、班主任和思政教師用紀律約束、講大道理的方式來組織德育,往往效果并不突出。小學生對一些理論性太強的東西消化不了。就不如利用各學科的教學將德育滲透進去,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浸染。
基于以上兩點,我們認為在小學德育為先教育理念下,應要求全體教師建立德育意識和責任感,在制度和目標上,要求所有學科教師將德育引入自己學科教學。
二、德育的方法應科學
不少教師向我“抱怨”,說,“德育實在太難了,我們確實在教學中加入了德育內容,但好像效果很一般。做了大量的無用功”——其實,這就涉及了德育的方法問題。不是德育不能和其他素養教育進行融合,而是教師沒有掌握對小學生開展德育和學科組織德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第一,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生成規律是與成年人不同的。他們的抽象思維、社會經驗還處于很淺的層面上,其主要的認知是從感性、直觀、具象的方向來實現的。我們在課堂上對他們講了一大堆思想品德道理,其實他們只是完成了一個信息的存儲,并沒有從思想上完成理解和認同。德育的效果當然就會比較低。所以,任何教育者(包括學校、班主任及思政)都應將枯燥難懂的思想教育通過直觀的、感性的方式來傳遞給學生,而將理論講授作為輔助。比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思想教育主題實踐活動,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來完成思想構建;比如通過具體的、與小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案例或情境來說明道理。
第二,不同學科的教學有不同的特質,教師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學科的德育方法。而是要仔細分析自己學科在德育方面的特征和優勢,找到學科德育切入點,巧妙將德育與知識技能教學融為一體。比如,體育學科,其教學形態主要是體驗性的,教師根本就不用在教學中講任何思想品德理論。而是通過分組比賽、運動規則、超量訓練等方式對學生的集體意識、規則意識、平等理念、意志品質等進行有效培養;而在語文學科,教師則利用文本的思想性、情境性,用文章中人物、事件所體現的精神品質去感染學生;到了美術學科,教師則可以將中華民族的、社會主義的價值觀通過具體的美術審美教學來傳遞給學生……
綜上所述,從“德智體美勞”這五個綜合全面素養教育方向上看,他們之間并不是平行關系,“德”在其中具有方向性,而其他素養則具有工具性——所有綜合素質的發展都必須以德為先,先立德,然后才是樹人。這就如同是種樹,根扎得實,果葉才能繁盛不息——在落實以德為先全面發展教育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握兩點:第一是要全體學科都要參與德育;第二是教育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科教學特征。
參考文獻
[1]邱偉光. 構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學校德育價值觀[J]. 思想理論教育, 2007(12):4-8.
[2]楊揚. 論新時代“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教育中的滲透[J]. 黑河教育, 2018, 406(12):12-13.
作者簡介:陳曉紅,女,安源區進賢小學,江西 萍鄉,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