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禾
摘 要:新課改的到來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對于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語文學科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所以對于現在的語文學科來說,解決日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是十分有必要的。就以小學語文學科來說,如果想讓語文這門學科得到快速發展,相關的教學方法需要有所改進,以成功促進了教育體制的變革,本文針對語文教學中的問題以及改進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出現問題;相關建議
引言:對于小學語文這門學科來說,老師需要通過加強自身的文化素質,來提高小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教學中出現的許多問題,才可以有足夠的方式進行解決。在進行解決問題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將學生的自身素養與學習目的相結合,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解決了日常教育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教師有效提高教育成績,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影響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地變換,之前的應試教育觀念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我國的許多的地方,還仍然沿用之前的應試教育的一套方法,許多地方教育方式十分的落后,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對于小學的語文教學的素養存在著忽視的問題,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不強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十分重要的一個過程,能夠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這個時候的學生認知的能力十分有限,沒有認識到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性,那么培養語文相關素養也就無從談起了。而且許多的家長對于孩子的語文的培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們更多的是關注了學生的語文成績,這是十分短視的行為,不利于學生未來語文學習的發展,同時也不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進行閱讀教學沒有從課本出發
我們所提倡的閱讀教學模式是為了學生可以盡快的并且熟練的掌握多種多樣的閱讀方法,可以初步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了解基本的語文知識并且有足夠多的閱讀量,從而在以后的閱讀中可以培養具有和學生自身習慣相符合的閱讀習慣。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許多的教師常常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結論和閱讀感悟,并且要對文章的主題思想花費大量的功夫,沒有考慮到對于語文知識的積累,沒有很好的體現出語文工具化的特點,缺乏了對于知識本位的尊重。
(四)教學缺乏問題意識,只是一味的追求現實意義
在教學進行課堂實踐的時候,許多教師比較喜歡讓學生從現實的角度去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考慮。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既可以使得學生從多角度對文本進行理解,也可以鍛煉學生進行換位思考。但是,這樣做之后,常常會有一些教師出現教學過度的現象,比如在講解《黃鶴樓》的時候,許多教師往往在進行對全文進行講解后,會讓學生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談談自己對于這首詩獨特的理解。這種方法固然十分優秀,但是,在學生講解完自己的意見之后,教師卻沒有及時的進行總結和歸納,也沒有將學生的理解進行及時的評價,這樣會導致學生的理解不全面,甚至出現誤讀的情況[1]。
二、小學語文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依托教材內容,挖掘人文內涵
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最基本的還是源于教材,在教材中有大量的課文是來自于優秀的文學作品,并且富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時代氣息,擁有濃厚的人文底蘊。教師要依托教材,充分發掘學生對于課文中語文素養的深厚價值。首先教師要規范對學生閱讀的教學方法,為了避免學生不進行閱讀的行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默讀的方式進行閱讀,并且在默讀的時候不僅僅要做的是閱讀文章,還要在閱讀時進行思考文章,產生自己的理解。為了使學生開始思考文章,教師可以先針對文章內容進行提問,再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從文章中找出答案。這樣的話,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給未來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情境建設,充分解放學生天性
對于學生語文知識的培養是基于師生平等的教學基礎,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鋪設具體場景進行教學,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來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學生可以在具體的場景中,化抽象為具體,在有趣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學生可以獲得更好的體驗,將自己的認知與內心情感進行結合,來使自己進行解放,提高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語文素養更上一個臺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比如說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童話這種文學體裁,更多的是學習到了童話故事中所蘊含的語文精神,可以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從而去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優秀的文學經典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可以使他們更好的理解社會、時代、以及人生的意義,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閱讀中得到極大地提高[2]。
(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教師為了加強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記憶和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除了日常的黑板板書,以及上課對于書本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使得書本中的內容更加形象生動的展示到學生眼前,從而將語文教學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在進行課堂講述的時候,教師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學校中,教師之間可以相互進行交流,還可以參觀優秀教師的講課,學習其中的豐富內涵,來補充自己在教學時中的不足,也可以爭取對外培訓的名額,通過和其他學校的老師的交流學習,來促進自己專業水平的提升[3]。
結束語
解決學生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探索與學習,長期的努力才能到達這一目標。在這一段時間中,教師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對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理解。適應時代變化,不斷改進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方式,讓小學語文培養成個性化課堂。不斷借鑒和打造各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加入到課堂學習當中。只有讓學生們充分理解了小學語文學科的素養,才能讓中國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
參考文獻:
[1]肖玉稱.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程中適用性教學媒體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2.
[2]周喻.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3]劉丹.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的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