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前錦 張紅勝 孫金超

摘 要:隨著個人電子產品(如手機、電子書、平板電腦、個人電腦)的普及,催生出大量的課堂“低頭族”,課后的游戲“沉迷族”,大學的教學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形勢。力學學科邏輯性強、公式多、圖表多,相關的實驗也多,僅依靠課堂教學不足以系統、全面的做好力學教學工作。將微信公眾號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引入力學教學中來,能有效的補充高校教學系統功能簡單的缺點。并且微信作為最常見的社交軟件之一,它的實時性和便捷性能夠極為高效的將課程相關信息及時帶給學生。公眾號上發表的課程相關內容能夠長期的保存,而其留言、投票以及數據統計等功能能夠幫助教師把握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教學改革、力學教學、教學輔助
引言
大學生在校年齡一般處在18-24周歲這一年齡段,在這一時期其身體成長階段已經基本完成,但心理成長和社會化程度仍處在高速發展時期。一方面,在脫離高中階段高強度的枯燥學習后,一部分大學生在相對“自由”的大學校園里容易出現“報復性質”或“補償性質”的厭惡學習心理;類似的負面情緒出現后,另一部分意志力薄弱的同學在其影響下也容易出現逃學、厭學情緒,如果在課堂教學中不注意對此類情緒的疏導,將會影響課堂教學氛圍,乃至影響整個集體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缺少人際互動的經驗和家庭環境,特別是師生缺少互動,導致學生對知識沒有興趣、缺少探究欲望,對課堂教學沒有跟進的意識。以上的這些情況的出現,呼喚大學教學引入新的、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手段。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腦、平板、手機等電子產品逐漸成為大學生中常見電子產品。特別是手機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娛樂、交友和資訊獲取平臺,直接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受到了沖擊[1,2],不少大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低頭族”,醉心于瀏覽網頁或聊天交友而無視課堂學習。針對這一情況,不少學校采用如“不得在課堂教學期間使用手機”等規定、有些教師甚至采用在教學中采用收繳手機等強制手段,然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大學生同學面臨著大量的諸如社團、辦公輔助等社會活動,有些還參加諸如校外兼職等活動,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控和協調這些活動同學習的矛盾,將導致課堂之外的文化課學習時間碎片化、零散化。以上這兩種情況如任由其發展而不加控制或補償,將極大的影響大學生同學在校期間的學習效果,通過考察學生對大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夠從側面發現課堂教學所面臨的嚴峻形勢[3]。大學生個體生理發展接近成熟,但仍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觀以及處事態度。因此大學課堂教學需要考慮學生的情緒和態度,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和人格,任何強迫或粗暴方式的處理,都有可能帶來較強的心理逆反。所以,在新形勢下要求大學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將新的科技手段、科技產品引入到教學實踐中來[4],將教學從傳統的教師授課、學生跟隨的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為引導式的教學方式,甚至于將教學過程拓展至課堂教學的時間、空間之外,在更寬松的時間和空間內完成大學知識的傳授與學習。
微信和QQ是國內使用最廣泛的手機平臺信息交流程序,因為它們具有便捷快速的信息發送、語音留言、語音通話、視頻通話和視頻發送等功能。二者甚至取代了傳統的語音電話模式,成為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中最常用的通訊方式之一,同時也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最常見得“開小差”工具。目前,微信或QQ的群組功能已經普遍用于組織同學學習、安排教學任務等等。但微信或QQ群組的缺點主要是信息碎片化,缺乏足夠的邏輯和條理性,隨著時間流逝信息內容容易被覆蓋且難以尋找,而這些缺點正是微信公眾號能夠克服的。本文將探討微信公眾號在大學力學教學中能夠起到的作用。
力學教學與微信公眾號的結合
在《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已經闡明,堅持服務導向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基本原則之一。因此,我們的大學教學要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作為高校教師要做到解放思想,敢于打破思維定式,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和尊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同時也要將新的教學手段納入到大學教學過程中來,努力的提升教學效果。
力學教學的特點
大學力學教學相比于其他學科,有著較為明顯的課程特點。首先是力學課程的邏輯性較強,同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相比較,力學課程內容基本環環相扣,課程內的前后章節具有很強的呼應性;并且,學期內知識點的連貫性和延續性非常突出,如果同學出現前期或中期學習不認真的情況,后期的學習內容將很難掌握。其次力學學習強調基礎,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和物理相關知識儲備,例如流體力學教學就需要學生具備必要的張量知識,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展開課程寬度,將課程需要的數學和物理學工具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再次,力學教學內容上呈現公式多、圖表多、知識點多等特點,對學生專注度的要求很高。課程中很多的公式需要板書推導,同樣也考驗學生的數理基礎和理解能力,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是學好普通力學課程的必要步驟。圖表多也是力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大特點,如理論力學或材料力學中林林總總的簡支梁、桁架結構圖,粗看區別不大,其實內有乾坤,桁架結構中哪怕僅僅是一根桁條的連接狀態改變,整個結構的承力承扭都會發生變化。
微信公眾號的常用功能與優勢
微信公眾號的功能較為強大,較為常用的有群發功能、素材編輯功能、自動回復工功能等,還有用戶管理、留言管理、數據統計功能和投票管理功能等。下面將就教學中常用的幾個功能進行介紹。
消息群發 選擇群發對象,有針對性的對不同人群發送不同信息。信息內容包括圖文信息、文字、圖片、語言和視頻等五種常見內容。 較常用
微信公眾號相對于微信及QQ群組優勢在于關注更為方便,可以對內容進行編輯分組,并且可以長久保存,查找、翻閱都很快捷,類似留言管理、數據統計、投票管理等輔助功能對教學互動也有很好的幫助。此外,微信公眾號還支持作者開發及小程序拓展,因此有極大的應用潛力可供挖掘。
在力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微信公眾號功能
不同教師對教學工具的使用都有各自的考量、亦存在不同的操作處理方式。下文將僅就微信公眾號較為常見的一些功能,結合具體的力學教學內容,做一些簡單介紹。
微信公眾號提供了一些基本功能,方便使用者進行操作或管理。首先是菜單條目的分配,主菜單一般可以設置兩個以上,分別對應不同科目或課程,例如主菜單可以分別是流體力學、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而每一個主菜單又可以下拉數個子菜單,用來對應不同課程的不同章節。在具體的每一章節的相關公眾號文章里,可以安排預習、復習及平時作業三個方面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公眾號之后,可以對公眾號好友進行分組,一般同一課程的學生分在一組,方便有針對性的給某些特定受眾發送消息或文章,而文章內容可以是圖文消息,也可以是音頻或者視頻。
公眾號內容十分考驗教師的課堂素材和知識積累。考慮到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視頻文件的播放量和時間都很受限制,但是如果視頻文件存放于公眾號中,完整的、系統的視頻教學將對學生的知識理解提供很大幫助,彌補課堂教學時間太短的缺憾。如流體力學中的伯努利原理實驗、理論力學中旋轉薄壁圓筒的受壓失穩實驗,材料力學中的應力應變實驗等,都可以在公眾號中完整的展示全部的實驗過程而不必考慮其較為冗長的實驗時間。此外,利用公眾號教師還可以針對某一力學中特定現象進行深入的闡釋,通過大量的圖片、視頻和文獻資料將這一現象闡釋清楚,方便學生理解,如流體力學中的空泡水擊現象,橋梁的共振斷裂現象等。通過微信關鍵詞回復功能,可以設定一些關鍵詞用于自動回復作業或復習內容,如設定“第一題”作為關鍵詞,一旦學生作業頁面下方的留言中出現此關鍵詞,便自動回復作業第一題的答題思路。投票管理功能可以用來統計學生對作業的認知,如統計對課后習題或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是否存在不理解的地方。數據統計功能用來考察學生對公眾號文章的閱讀量,將學生閱讀情況反饋給教師。
總結
針對目前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呈現明顯下降的現狀,有人質疑授課教師的教學方法,有人質疑學生的努力程度,甚至有人歸因于浮躁的社會風氣。追求真理、改造世界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兩大目標,因而大學力學教學應該聚焦于知識本身,將書本上的知識引入生活、拉近科學與學生的距離。作為教師,應該不斷為學生增加知識的獲取途徑,增加師生對知識的共享程度,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增添和嘗試新的教學手段,讓厭倦學習的同學熱愛學習,讓熱愛學習的同學得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微信公眾號經過數年的沉淀發展,已經成為較為常見的信息發布形式,使用者包括政府、企業、商戶、個人,也包括一些大學生群體和大學生個體。將這樣一個公眾普遍接受和使用的工具引入到大學力學教學中,既是大學教育適應時代進步的需要,也是增強高校教師與大學生互動和聯系的必要工具。
參考文獻
[1]楊聚鵬, 梁瑞. 大數據時代大學課堂教學模式面臨的挑戰與變革[J]. 電化教育研究, 2017(08):113-117.
[2]王鑒, 王明娣. 大學課堂教學改革問題:生活世界理論的視角[J]. 高等教育研究, 2013(11):77-83.
[3]李碩豪, 富陽麗. 大學課堂教學評價研究十年回眸[J]. 現代教育管理, 2017(06):101-105.
[4]陳玉琨. 大學課堂教學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 綠色科技,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