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妍
《司馬光》《伯牙絕弦》《王戎不取道旁李》《楊氏之子》《學弈》《兩小兒辯日》等小古文,遣詞造句凝練,富有音韻節奏與氣勢,有獨特的辭采之美、音樂之美、意境之美。但小古文卻因年代久遠,給學生閱讀、理解等帶來一定難度。學習小古文難就難在“古”字上,學生不容易理解其中的字詞、韻味、妙趣等。因此,利用小古文教學,能有效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
一、在小古文教學中,捕捉發展學生思維的點
小古文中有一些不常用的字詞,因為年代久遠,學生不容易理解。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字詞,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賞析小古文的意蘊。小古文蘊含著智趣、理趣和情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掘小古文中作者的思維點,捕捉小古文的思維基因,啟迪學生思維。
統編本教材中有幾篇寫人的小古文,就蘊含著很多生活的智慧。如,《司馬光》中的“逆向思維策略”,《楊氏之子》中的應對客人的“類比思維策略”,《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邏輯思維策略”,《兩小兒辯日》中的“擺事實講道理”的“說理策略”,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敏銳地發掘小古文中的思維點,啟發學生深度思維。在教學《兩小兒辯日》時,教師可以這樣啟迪學生的思維:兩小兒辯論的是什么話題?他們的依據是什么?他們分別是從哪個角度來論證的?他們的依據能證明嗎?他們的依據能證偽嗎?他們為什么嘲笑孔子?你是怎樣看待孔子的?你對太陽的遠近怎樣看?你將怎樣證明呢?這樣的問題,不僅讓學生理解《兩小兒辯日》的文本意蘊,更讓學生運用現代科學知識,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說明,從而接近科學的真實。
學生學習小古文,無論是字、詞、句的理解,還是人物形象的概括、主旨的提煉等,都需要學生思維的參與。作為教師,要善于發掘小古文中培育學生思維的“點”,用好小古文這個培育學生思維的資源,不斷提升學生語文思維的品質。
二、在小古文教學中,探尋發展學生思維的路徑
思維能力在學生學習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小古文教學中,教師要探尋發展學生思維的路徑,讓小古文成為發展學生思維的媒介,既可以引導學生玩味語言文字,又可以引導學生多層次閱讀文本。小古文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育學生的思維品質,讓思維能力的培養落地生根。
這里以品味文言文字詞教學為例。文言文與現代漢語有差異,但從文字系統看,文言文中的漢字與現代漢語中的文字沒有本質變化。在教學中,教師既要讓學生理解漢字的古義,也要讓學生了解到漢字意義的演變。比如,我在教學中經常鏈接成語,讓學生品味,助推學生的漢字理解。教學《司馬光》,對“眾皆棄去”中的“皆”,引導學生說出成語“草木皆兵”“啼笑皆非”“皆大歡喜”等;教學《伯牙絕弦》,將“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結合,形成現代漢語成語“高山流水”,等等。如此,既能讓學生理解部分文言詞語的含義,又能讓學生了解漢語的成語來源,有助于學生對文言詞語、現代成語的理解和運用。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文言詞句雖然演變成了成語,但與現代漢語中的意思完全不同。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諸兒競走取之”中的“走”,就是“跑”的意思,成語“奔走相告”“走馬觀花”中的“走”亦如是。《兩小兒辯日》中的“及其日中如探湯”中的“湯”是指熱水,成語“赴湯蹈火”“揚湯止沸”中的“湯”亦如是。
在小古文中,教師還可以通過鏈接漢字的演變歷史,通過角色扮演等助推學生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只有當學生理解了小古文的內容,才能真切地體會到小古文的意味與情趣。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語境中推斷字詞含義,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
三、在小古文教學中,叩開發展學生思維的大門
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需要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基于學生的現實水平,指向學生的真實水平,切入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在小古文教學中,為了深化學生的思維,教師還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情景再現等手段,助推學生對小古文的理解,要善于尋找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消除學生容易產生的歧義。
比如教學《伯牙絕弦》,文中說伯牙“善鼓琴”,既然“善鼓琴”,伯牙就絕不僅僅會表現高山流水,還會表現其他動人的景象。在學生理解了小古文的意思后,我設置了這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伯牙鼓琴,還會表現什么?這個問題賦予學生思維力生長的空間。學生想說,卻又不知道如何表達。為此,我降低一個層次,先讓學生用白話文表達。有學生說:“伯牙還會表現鳥語花香。”有學生說:“伯牙還會表現楊柳依依、繁花似錦的景象。”有學生說:“伯牙還會表現秋風習習、碩果累累的景象。”還有學生說:“伯牙會表現白雪皚皚的景象。”……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模仿《伯牙絕弦》中鐘子期的話語。于是,有學生這樣表達:“善哉,依依兮若楊柳。”有學生說:“伯牙鼓琴,志在炊煙。鐘子期曰:‘善哉,裊裊兮若炊煙。’”有學生說:“伯牙鼓琴,志在白雪。鐘子期曰:‘善哉,皚皚乎若白雪。’”……正是借助于問題,讓學生不僅成為小古文的學習者,還成為小古文的創造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縱橫思維,放飛想象。
當學生將小古文化為一幅幅畫面,通過情景再現就能身臨其境,進入文本所呈現的美好境界。“情動而辭發,披文以入情。”通過學習小古文,創編小古文,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體味到小古文的韻味,感受到小古文的旨趣。
小古文是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載體,也是培養學生語文思維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古文教學中,教師要在小古文中自覺捕捉發展學生思維的基點,探尋發展學生思維的路徑,叩開發展學生思維的大門。相信隨著學生對小古文學習的不斷深入,其思維力一定會得到逐節攀升,同時,精美深邃的小古文也一定會真正走進學生思想和靈魂的深處。
(作者單位:福建福安市福安師范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