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書儀
摘要: 教育工作,德育為先,立德樹人工作需要以德為核心。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秉承這一品德培養這一導向,關注學生的認知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成,注重學生意志力培養,從而催化學生的道德行為。
關鍵詞:初中;立德樹人;道德與法治
一、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指導意義
2014年,教育部擬頒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這一文件,教師教學有了更明晰的教學方向和教學目標。在落實立德樹人教學理念時,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教學脫節的現狀,要改變學生在學習時存在的“知而不行”的現狀,而是從學生的行動中,從學生的行為上開始塑造,以道德認識為指導,利用道德情感的力量優化學生的品質,才能讓學生將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信仰,才能讓學生的行為在道德信仰的指導 、在學生道德情感的驅動和道德意志的堅持下,變得更加積極,才能讓學生的言行舉止更加文明。對此,基于立德樹人教學理念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當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前提,并關注學生的道德情感發展情況,并對學生開展勵志教育,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加優質的品質,才能讓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達到“致良知”的教學效果。
二、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措施分析
1.辨析情境,優化認知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道德規范的認知是枯燥的,如不結合生活案例和情境,直接向學生滲透核心規范,既難以幫助學生提升認知,也難以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興趣。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教師引入教學情境和教學案例,才能讓學生在辨析情境時成長成才。
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辨析:某同學在“街頭照相館”中拍攝了一組藝術照,取回照片后一次路過這家店鋪,見到自己的相片被放大后印制在海報上了。對于這件事情,你認為這名店鋪的老板是否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應當如何處理?從這件事情中你是否感受到法律對我們生活中的影響,生活中哪些權益的維護還需要法律,你能列出出更多嗎?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真切體驗到生活中法律的存在和對我們生活的幫助,體驗到法律維護我們生活的和諧與健康。
2.情感教育,塑造情感
情感是架起學生認知和行為的橋梁,能夠催化學生的道德認知,在情感的力量下,將道德認知并踐行。對此,教師教學還需要注重學生的主觀情感體驗,注重學生情感動能的激發,才能將學生的認知轉化為行為,應用于生活實踐中。
例如,在《愛在家人間》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呈現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教學情境:父母關注自己的成績、父母的悉心照料與噓寒問暖、父母在生病的自己身邊關懷備至。以上教學場景呈現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上情境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常見,你是否關注到自己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與溫暖?通過以上學生熟知的教學場景的呈現和分析,激發學生的情感觸動,學生開始認識到父母的關愛不是理所應當,而是父母愛的體現,從而幫助學生構建更加積極的情感和更加溫暖的認識,讓學生在溫暖、積極的情感環境中構建積極的道德情感。
3.結合生活,磨練意志
道德與法治學科中,道德規范的呈現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文明水平,健全學生心理認識,優化學生觀念、幫助學生抵御外部不良誘惑、改變不良習慣、培養學生積極行為和認知。因此,教師還需在教學中引入勵志性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磨練意志,引導學生會用堅韌的意志力攻克困難。
例如,在《增強生命的韌性》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自己曾經在生活中都遇到過哪些困難和挫折,可以是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生活經驗,也可以是自己學習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難或不如意,自己是如何對待的?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可以作為課堂學習中的參考性資源,分享自己在挫折攻克后的喜悅,分享自己在失敗后的教訓,在以生活為基礎的勵志教育中,學生變得堅韌、學會堅持,學會果敢與勇猛,也就讓學生在堅定的意志力的驅使下,更加奮進、更會堅持。在這種勵志教育中,學生將會在積極的道德認知下,用情感的力量驅動行為,讓堅韌的意志力學會堅持與執著,學生的品質得以優化,學生也會為更加美好的未來和人生、為更加文明社會的維護而不斷奮進、努力。
此外,在挫折教育中,學生認識到: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挫折和困難常常會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和學習。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自己用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構建更加美好的未來,才能你讓自己的人生和生命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色彩。
結語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使命,是教師教學中的核心任務。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堅持立德樹人教學理念,不斷挖掘教學資源,釋放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潛力,在課堂中生成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更貼近學生情感認知的資源,才能讓學生在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方面獲得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文娟.研究“小學品德關鍵能力”,探尋“立德樹人”有效路徑[J].教育視界,2018(11):23.
[2]李曉華.《道德與法治》培育學生修身立德素養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05):1-2.
[3]王祥力.立德樹人 以法育心——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建議[J].基礎教育參考,2017(1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