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萍
摘 要:社會的進步讓人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傳統教學中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不注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得很多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好,但是在做人方面并沒有達到社會的要求。小學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時期,所以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滲透
縱觀教室里的學生,沒有哪個學生能力、性格、愛好完全一樣,有的學生性格陽光、愛好廣泛;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交際。這些都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影響的結果。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希望學生能夠性格開朗,人際關系好,思想道德品質優秀,所以除了家庭教育,在學校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也非常重要。語文作為表達思想感情的學科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應該以語文教學為主,德育教育為輔。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性格
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況是德育教育的重點內容。小學生由于其身心發育特點,容易受到外界各種思想的影響,形產生多種思想觀念。所以,要從小學就重視起德育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樂觀心態為目的。通過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其心中保持正能量。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
由于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互聯網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快速普及,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又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主義等不良的思想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中,而網絡加快了不良思想的傳播。小學生的身心發育不成熟,與成人相比更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的沖擊,這些思想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意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以后的社會中提高競爭力,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推動我國的可持續發展[1]。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小學生生活閱歷不足,沒有經歷過社會,對一些事情只是進行直觀的、片面的判斷,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然而,這些學生最終都要進入社會,如果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就會被社會淘汰。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既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又能讓學生理性的思考,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
(四)有利于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由于小學生社會交往少、溝通面不大而且置身于一個集體環境中,同學間產生矛盾再所難免。如果處理不當會對同學的人際關系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正確處理同學間的矛盾是同學間溝通的重要環節。通過的德育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性格、行為,積極與同學溝通,學會與同學的相處之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
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老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并通過教學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品質。例如在小學語文S版中《司馬光》課文中,可以培養學生的互助友愛的品質,同時開拓學生的思維。可以讓學生們自己說出對于司馬光的看法以及司馬光身上具備的精神。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改寫課文,寫出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學到司馬光身上的互助友愛、聰明果干、勤于思考、堅持不懈的精神等。這樣在課堂中不僅造成了教學任務,還有效的滲透了德育教育。
(二)通過閱讀擴展德育教育內容
開展閱讀教學是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閱讀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學習表達方法,更能在潛移默化中滲透思想道德觀念。在閱讀教學時老師不要以教材內容為主,這樣會讓學生沒有興趣。課外教材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材,反而能超過預期的效果。同時,在閱讀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不是一個短期的教學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學生長期的閱讀積累。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認知能力等實際情況像學生推薦有關圖書,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和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真正得到收獲。
(三)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會將自己的想法寫進作文中,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文了解學生的思想。同時,通過作文教學也能培養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小學語文教學一個重要的意義就在于逐步的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水平,而作文寫作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同時小學作文寫作并不僅僅是組織和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練習,更重要的是通過作文寫作來讓學生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逐步的引導小學生對社會,對國家等形成正確的認知和態度[2]。
(四)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
語文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學科,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非常有效。例如在《清清的溪水》中,老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溪水清澈的好處,讓學生了解到水體污染的危害。同時,組織學生進行校外活動,到周邊小溪去撿垃圾,觀察小溪的污染情況。針對問題寫出感悟、解決措施等?;蛘呓M織學生到博物館、紀念館等地參觀,讓學生了解歷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五)樹立師長的榜樣作用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老師是除了家長接觸學生最多的人,所以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老師要用高尚的情操影響人、科學的觀點引導人;正確的言行教育人、扎實的作風感染人、端正的態度鼓舞人;用制度、紀律去引導規范行為;用知識去激勵鼓舞信心,用言行去教育影響觀念;更主要的是用關愛去感化人的心靈[3]。不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和文化水平,用高尚的道德品質去熏陶學生。
結語: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今社會需要的是綜合素質強的人才,不僅要具備專業技能還要具備思想道德素養。為了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德育教育越來越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能夠發揮其對思想、情感上熏陶的優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推動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婷婷. 論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 學周刊,2018(08):87-88.
[2]謝轉紅. 芻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 學周刊,2018(07):53-54.
[3]李亞東.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 中國校外教育,2018(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