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芳
摘要: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下,初中體育教學工作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形式,按照教學標準合理設置課程改革措施,發揮出體育教學的實際意義。本文對目前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注重言傳身教、優化教學素材、改進教學方式、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四個方面對新課標下初中體育教學改革創新方法進行了總結,希望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改革;言傳身教
初中體育課程是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的,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應用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實際需求,為了轉變這一現狀,教師需要明確教學方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調整教學形式,發揮出體育教學的實際意義,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創新工作運行發展。
1.目前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的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部分學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沒有合理管理教學器材,甚至沒有定期購買教學器材,導致體育教師在授課時,無法使用相關器材,學生難以在實際訓練中學會體育知識,直接影響體育教學質量,對初中體育課程發展有直接影響。第二,部分體育教師的體育綜合素養不高,在授課時沒有按照課程改革的標準調整教學方法,甚至在授課時沒有合理設置教學計劃,使體育課程處于“放羊”狀態,對初中體育課程發展有直接的影響。第三,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校存在體育課程隨意占用的現象,體育課時得不到保障,甚至部分學校在初三階段取消體育課程,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大幅度縮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影響,并且無法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發展。
2.新課標下初中體育教學改革創新方法
2.1注重言傳身教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演示活動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接受程度,在為學生講解相關知識時,可以先為學生進行演示,發揮出言傳身教的實際意義,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了解程度,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穩定運行。例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講解籃球技巧之后進行演示,之后帶領學生進行籃球技巧學習,提高學生的理解、領悟能力,為體育教學工作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1]。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調整示范動作與講解的課堂時間比重,及時在課堂中糾正學生的不規范動作,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效率。由于教師的演示行為會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教師在備課時,需要調整自己的動作,保障動作具有美觀性、協調性、連貫性,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留下深刻印象,發揮出體育教育的實際意義。
2.2優化教學素材
初中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為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需要教師按照教學目標需求選擇教學素材。例如:教師在講解足球技巧時,可以先在網絡中下載足球比賽視頻,技巧視頻等,在授課時,邊為學生講解動作邊進行演示,之后為學生播放視頻,使學生能夠對足球技巧有更進一步的了解[2]。但由于部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不高,為了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從趣味性的角度出發,合理選擇教學素材,突破傳統的教學形式,例如:教師需要在授課前,先了解學生的喜好、足球能力,按照這一標準合理選擇教學素材,發揮出初中體育教學的實際意義。
2.3改進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構建方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傳統教學形式下,教師沒有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之后的體育教學工作有直接的影響。為了轉變這一現狀,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發展,需要教師合理調整教學方法,例如:從學生興趣角度出發進行調整,但在這一過程中,將培養體育人文精神、體育精神作為授課方向,例如:教師在教學中構建比賽項目,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形成比賽意識,推進體育教學工作進一步發展。
2.4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受到傳統體育教學形式的影響,大部分體育教師的授課形式單一,游戲活動較少,難以發揮出體育教學的實際意義,為了轉變這一現狀,學校管理人員可以組織體育教師開展培訓工作,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例如:學校聘請體育教學專家,為教師講解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教學方式、體育游戲等,幫助體育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提高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并且在培訓中,為了提升體育教師對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可以適當增加考核機制,在培訓結束后考察教師的教學質量,并將考核結果與優秀教師評比工作結合起來,保障體育教學工作穩定進行。另外,為了提高體育教學水平,需要教師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將學校提供的教學器材融入到課堂活動中,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與互動性,構建愉快的課堂氛圍。
結束語:
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體育課程能夠幫助學生緩解課程壓力,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但現階段部分教師對新課標體育課程的標準了解不足,沒有合理設置教學形式,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為了轉變這一現狀,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意識,在教學中合理應用教學素材,提高課堂的趣味性,發揮出體育教育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王遠春.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初中體育教學改革思考[J].青少年體育,2019(05):47-48+61.
[2]戴艷花,余敏,毛華燕.南昌市中考體育改革評價體系對初中體育教學的影響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1):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