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梅
摘要:幼兒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為了促進每一名幼兒的發展,為了使孩子們感受到音樂的感染力,我們要注重選材的多樣化、要靈活使用教學手段、要使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策略
幼兒音樂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感受音樂的魅力,培養他們的興趣和創新水平,促進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為此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本文將從選材、教學手段及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進行詳細探討,以期提高音樂教育的質量。
一、注重選材的多樣化,滿足幼兒需要
幼兒音樂選材的多樣化首先應該體現在教材選擇具有較大的彈性,即它能夠滿足每一名幼兒的發展要求。這就需要其難易適中,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教材中所選擇的音樂作品有利于教師變換形式、從多個視角進行解讀與發展,從而實現重復利用。倘若教材中的選材都是僵死、固定不變的作品,勢必不能有效滿足處在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求。以唱歌教材的選材為例,所選擇的作品不但要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具有一定的藝術性,還要在題材及形式上體現出多樣化,為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創造條件。更為重要的是要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這就需要選材具有本土特色,體現地方性。
如倘若幼兒園在北方,我們就可以讓孩子學唱有關雪景的音樂,這樣孩子們會感到非常親切,因此樂于學唱,但是讓南方的孩子學唱,效果就不一定很理想了。又如欣賞教學中音樂作品選材也要注重多樣性,既要有中外少年兒童優秀歌曲,也要有中外比較有名的音樂作品及其片段;既要有專門為幼兒創編的器樂曲,也要有由歌曲改編的器樂曲,亦或以兒童經驗為基礎打造的音樂童話,等等。從內容、形式、風格上來看,幼兒音樂作品既要有社會生活的內容也包含自然界的內容,更要有體現出兒童生活及其內心世界的音樂作品;既要有形式多樣的歌曲也要有器樂曲等;既要有進行曲,也要有搖籃曲、圓舞曲等,當然還要有民間音樂。
二、靈活使用教學手段,挖掘幼兒潛力
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教師應該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參與度,充分開發幼兒的音樂潛力。如教師可以根據活動內容的特點,結合幼兒具象思維的發展水平,而使用圖片等教具,這樣不但能夠讓孩子們產生興趣,還會引領他們入情入境,進而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
哪個孩子不喜歡聽故事呢?對于故事性較強的音樂,教師可以開展相關的音樂活動,并根據活動內容創編故事,從而使音樂教育活動過程變得富有情節性,增強音樂活動的趣味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幼兒園課程教育要以游戲作為基本活動。因此在音樂教育中我們將游戲融入音樂活動,增加孩子們游戲的時間,使音樂活動更加有趣。孩子們活潑好動,喜歡玩游戲,這些都是音樂活動使用游戲手段的最好理由。以表演游戲為例,它讓幼兒在親自動手操作及角色扮演中,通過親身體驗感受音樂的魅力,深化對音樂作品內容的理解。這也將使音樂活動更加富有情趣,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審美素養,實現音樂學科育人的目的。以《小鼓手》體感游戲為例,游戲中幼兒在動作捕捉系統進行全手動操控,從而讓幼兒沉浸在卡通世界里,通過拍打音樂節奏,來增強音樂教育的游戲性,培養幼兒的興趣等。
三、教學組織形式多樣,營造探究氛圍
傳統的音樂教學堅持“知識本位”,結果是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育,教學活動組織形式單一,無法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系統,不利于幼兒想象力、表現力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幼兒園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注重幼兒學習主體性的發揮,并采取多種措施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推動他們自主探究,實現自主發展。如在教授歌曲《小紅帽》時,我們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組織角色探究活動,讓孩子們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在分享與交流中,讓孩子們融入故事,體會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感受,從而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為了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我們可以組織孩子們進行歌曲的創編。如在教授《搖籃曲》時,我們不直接教歌詞,而是先讓孩子們理解歌詞大意后,引導他們發揮想象力進行歌曲的創編,或者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通過過濾和重新組織后生成歌曲,以此來提高孩子們的創新能力。
幼兒園音樂教育是一種啟蒙教育,而不是進行音樂技能的專門培養。為了讓幼兒充分感受到音樂的無窮魅力,我們應該讓音樂教育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為促進每一名幼兒音樂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本文提出了幼兒音樂教育的具體策略:一是注重選材的多樣化,滿足幼兒需要;二是靈活使用教學手段,挖掘幼兒潛力;三是教學組織形式多樣,營造探究氛圍,期待著為教育同仁開展相關研究帶來有益的啟示。
參考文獻
[1]顧艷.中國傳統音樂融入幼兒音樂教育課程的思考[J].甘肅教育,2018(04):73.
[2]王淑范.初探幼兒教育發展中音樂教育的價值[J].藝術科技,2017,30(06):388.
[3]仇悅穎,李艷紅,栗藝文.幼兒音樂教育對幼兒成長的影響及教學效果提升策略[J].大眾文藝,2018(2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