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利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應不斷深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中主體地位的增強,還要嚴格按照新課程改革要求,采用多種方式,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落實到位,把課堂交給學生,切實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主要分析和探索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培養
眾所周知,小學生年齡普遍較小,且活潑好動、愛玩,很難做到自己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因此,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教師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就需要在課堂中高度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如何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呢?這就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積極思考,深入研究。
一、探求最佳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自主學習”能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學生在學習中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也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眾所周知,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起主導作用的,同時也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因此,應注重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高度重視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有效發揮。在具體教學時,應通過導學、啟思、質疑等一系列環節,顯著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高度強調自主,講究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桂花雨》內容時,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引導學生學習,其一是讓學生自由讀,并勇敢說出自己讀懂了哪些內容,目的是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其二是體會母親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時,讓學生自主學習,緊接著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閱讀感受;其三是依據學生探討實際,適當設計一個小練筆,目的是讀寫結合,訓練學生能力。如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探求,不僅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根據文章提出問題,促使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標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再加上實踐也表明,寬松和諧的環境是非常有助于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的。因此,教師就需加強引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理解、消化知識。小學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解析文章中的問題,目的是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涵,力求激發每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提出一些問題,鼓勵學生轉動大腦,積極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必要時,教師可以進行一些互動,看看學生對該文章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例如:在教學《金色的魚鉤》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看著課題,自由提問,要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是對于一些疑難問題,他們實在解決不了,此時,教師可以適時引導,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然后,再要求學生認真閱讀一遍課文,并深入解決以下問題:課文中幾次描寫了老班長的外貌?這幾次描寫老班長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說明了什么?為什么說長滿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互動,既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切實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突出了以學生為本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新課改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不光要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還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活動機會,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可以說,有了活動,才能使課堂更活躍,使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更強。在具體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妙運用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如演、辨、唱等,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表演的活動形式,在此過程中,就需要學生認真閱讀、研究課文,把課文內容改寫成劇本,一起排練、表演。在表演結束后,可以評選出最佳演員、最佳劇本等。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學生都馬虎不得,如表演的話,需要學生深入研究人物的語言、心理等一系列因素,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角色;寫的話,需要學生自主且認真地閱讀課文;評的話,需要學生認真觀看表演。整個過程,學生都是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那么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有效鍛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不斷創新,勇于實踐,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并逐步形成能力,如此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學生更好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春雨. 激發學習熱情,自主成就精彩——淺析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J]. 小學生(下旬刊),2015(5):52-52.
[2]姜杰. 淺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 中華少年,2017(2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