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邦龍
摘? 要:高三階段生物學科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復習學過的生物知識,使學生能夠熟練、系統地掌握生物知識。本文對高考中的生物學科試題進行了反思,提出了基于高考的高三生物學科教學的策略,旨在提升學生生物學科復習的效率,牢固掌握生物學科知識。
關鍵詞:提升;高三生物;教學效率;途徑
雖說高三生物學科的教學主要是對舊知識開展復習,但是并不意味著教學工作變得輕松、容易。相反,這一階段的教學不管對于學生還是教師來說,任務和壓力都是相當大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帶過高三的教師都知道,學生學習知識都會有一個遺忘的周期,生物學科也不例外,到高三時學生前面學過的很多生物知識都已經模糊了。因此,教師需要在高三短短一年時間里,不僅要帶領學生完成重拾舊知識,還要完成知識的系統化、網絡化構建,專題的強化練習等。所以說,探究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使教師和學生高效完成這么繁重的任務很有必要。
一、對高中生物高考的反思
1. 重視基礎,考查能力
筆者通過對近幾年生物高考真題進行查閱發現,生物學科高考試題非常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以及學生運用生物學科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體現基礎知識的題型多分布于選擇題中,以及非選擇題中前面的小題,而體現能力考查的題型主要是一些非選擇題型的后面幾道小題。鑒于生物學科高考對于學生基礎知識與能力考查的側重,教師在高三教學中應將其充分重視起來。
2. 貼近生活,注重實踐
生物學科的高考試題一改前些年純粹知識考查的單調形式,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目的是讓學生感受身邊的生物學科知識,意識到學習生物學科知識的現實意義,提升學生處理生活中生物問題的水平。例如,在2019年北京卷的高考試題中,出現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關于流感的題型,題目以流行感冒病毒為背景材料,考查了學生的生命觀念,以及對生命現象的分析,涉及到了生物學科中的細胞、免疫等知識。題目將我們的生活與生物學科知識進行了很好地融合,有助于避免所學與所用脫軌的問題。
二、基于高考的高三生物教學策略
1. 夯實基礎
高三階段雖然強調注重生物學科基礎知識的夯實、鞏固,但是由于高考時間的緊迫,教師不可能像當初教學新課時那樣對所有的細枝末節進行講解。夯實生物學科基礎知識這一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學生要做好復習與預習工作。學生要想在復習課中加強知識的鞏固,不能僅僅靠教師課堂上的引領,教師只起到一個穿針引線,構建知識架構的作用,具體還是要靠學生自己來內化生物知識。在教師引領學生復習前,學生自己要在課前對舊知識進行一遍瀏覽,以使聽課效率得到優化。其次,教師系統串講知識。對于生物學科復習課的講解,教師可以選擇以知識網構建的形式進行由大到小地串講,或者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最后,學生要自己抽出時間來消化這些知識。如課下整理復習筆記,多加背誦,多做練習題等。
2. 提升能力
學生除了要掌握生物學科的基本知識,還要注意提升生物學科能力。在生物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己探索生物學科知識,使自己的能力不斷得到提升。例如,在“探究不同溫度下淀粉酶的活性”實驗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按照下列步驟做實驗。首先,向三個試管中分別滴入2毫升可溶性淀粉液。第二步,準備好六十攝氏度的熱水、沸水里、冰塊,分別把三個試管放在其中并靜置五分鐘。第三步,分別取1毫升淀粉酶溶液,注入三個溫度條件下的試管里,將三個試管搖勻,在上述各自的溫度條件下靜置五分鐘。第四步,分別取一滴碘液,滴入三個試管里。最后,仔細觀察,會變藍的試管是什么溫度條件在試管。在這個實驗的設計過程中,各個步驟的先后順序,以及實驗的條件,還有試劑的用量等,教師都要事先描述清楚。學生自己做實驗的這個過程,不僅可以親自感悟生物學科知識得出的過程,而且使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的獨立探究能力得到了加強。
3. 聯系生活
生物課程中的知識,都存在和來源于我們生活的世界。我們學習生物學科知識的目標,就是為了通過運用生物學科知識,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同時,生物學科的高考試題命題也趨于生活化。因此,教師在高三生物學科教學中,不能再進行單純的理論知識講述。通過將這些生物知識放到生活中展開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生物學科學習的積極性有效調動起來,還能使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運用的實踐能力得到強化,有助于學生生物學科綜合素養的提升。
小結
總之,在高三生物學科的教學,教師應加強對生物高考的認真反思,積極探求基于高考的高三生物學科教學的策略。通過在教學中注重夯實學生的生物學科基礎知識,提升其學科能力,注重在生活中教學生物學科知識,能使學生生物學科學習的效率快速提升,有助于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芬.對高三生物教學策略的研究探討[J].生物技術世界,2015(10):212.
[2]賈冬霞.淺談高三生物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2(29):60.
[3]陳珺.高三生物復習教學策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