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舫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新教學理念指的是讓語文教學的內容具有時代感,能夠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同時將語文的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日常交際建立起聯系,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將語文學習的實用性發揮至最大。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了解新教學理念,并能夠在新教學理念用于指導語文教學的前提下,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主動進步、主動成長的場地。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生主體逐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尊重,而如何結合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中的要求,以及新穎的教學理念來進行課堂教學手段的革新和教學模式的更新,更好地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升,是教師應該考慮和嘗試解決的問題。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只有教師在新興的教學理念中進行有效信息的提取,將學生的發展和提升放在教學的第一位,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的手段才是真正切合學生實際的,才是真正有效的。在此,筆者結合自身在教學中的嘗試,提出以下幾種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新教學理念的教學方法:
一、提倡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在新教學理念的引領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教師是教學活動內容的設計者,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應該和學生處于同一水平的位置,在與學生平等相處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吸引學生感受文章,了解情感與態度,并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應尊重學生在課上的生成,如學生對生字的理解,對文章傳遞的感情的理解,以及學生針對課文后問題的不同答案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在大膽思考、大膽質疑的過程中學習語文。
例如,在學習《白鷺》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為學生的自主閱讀創造充分的條件,首先,結合文章中對白鷺的描寫,出示白鷺優美姿態的圖片,讓學生先觀看圖片再在全班范圍內分享自己對白鷺的了解,包括在動物園看見白鷺的經歷、觀看的有關白鷺的記錄片等等,讓學生先在文章閱讀之初就對白鷺有一定的了解。同時,結合文章中的文字描述與作者利用文字傳遞出的熱愛白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來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熱愛大自然的感情,也會根據對文章中白鷺的描寫來產生對鳥類的熱愛。這時,教師應該將學生的感情深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來了解作者所傳遞的情感,同時結合文章中的介紹來針對“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這句話進行深入分析。
二、靈活使用教學技巧,注重教學的靈活性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不僅應該仔細研究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同時也應該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來進行教學的設計,保證學生在課上經歷合理的教學環節。此時,教師教學技巧的應用就顯得至關重要,在如今各種教學手段與教學理念層出不窮的時期,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技巧既要體現新興的教學理念,也要具有一定的新穎性,保證學生在課上能夠被教師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機智所吸引,最終以教學的靈活性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在學習《搭石》時,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還應該從文章流露的情感入手,借助一定的教學技巧促使學生感受到鄉親們默默無聞的關愛他人,使得搭石發揮出“橋梁”的效果,并引導學生在作者的描述下受到感染,能夠逐漸在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到美。文章中對于“山洪之后”的描寫十分寫實,僅憑學生的理解能力很難從中感受到人們來來回回的過程中脫鞋挽褲的不便,教師可以結合具體場景的演示讓學生體會不斷脫鞋挽褲的麻煩和辛苦。具體可以出示山洪之后的圖片,設置好演示人物后,可以播放視頻,視頻中的人們每次經過,無論是回來還是出去,都必須要脫鞋挽褲,這樣直觀的演示滿足了學生的感官需求,也能夠為教師順利引出“搭石”做好準備,也就能夠使得學生直接感受到搭石對于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三、融合現代化技術,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樂趣
現代化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整合,為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來選取適當的現代化技術的融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鼓勵學生在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下進行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圖片、視頻、音樂等滿足學生感官需求的事物,讓學生能夠在利用輔助教學工具的同時了解語文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太陽》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在課前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觀察太陽,并將自己的觀察結果以及了解的有關太陽的內容寫下來。課上,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分享,由學生在全班范圍內分享自己對太陽的了解,其他學生可以隨時補充,教師將學生提及的所有內容都整理編輯在白板上。隨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文章的閱讀,讓學生在文章的閱讀過程中提取與太陽有關的內容,并再次整理在白板上。這種科普性的課文一般每一節都是一個知識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文章中涉及的有關太陽的介紹和學生課前搜集的信息進行整理,按照文章的結構將其分為不同的內容,鍛煉學生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時,播放有關太陽的科普短片,讓學生來進行其中太陽的信息與文章中太陽信息的對比,在達到本課的拓展和延伸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觀看科普短片的過程中對太陽產生更多的了解。
四、創設生活情境,拓展語文的應用
生活化教學的理念自提出以來就在教育教學界得到了廣泛的采納,生活化教學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間建立了聯系,有助于學生在生活中感知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生活,從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來說,在課堂中創設生活情境不僅可以降低學生學習語文的負荷,還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在生活中的嘗試與探索,學生既可以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以生活為“扶手”,也可以將習得的語文知識回饋給生活,了解生活中的語文。
例如,在學習《慈母情深》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在授課之初組織學生在小組范圍內討論母親與自己之間發生的趣事或是難忘的事,主要是降低學生直接學習課文的緊張感,為授課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其次,結合文章的閱讀增強學生對文中作者和“母親”之間感情的了解,體會“母親”的慈祥和善良,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和崇敬之情。在學生能夠了解這篇課文涉及的重點詞語,如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詞語的意思,了解母愛的可貴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將學生對文章感情的了解深化。最后,將本節課的授課與學生的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感受母愛的基礎上學會感恩,引導學生結合學習之初談論的事情以及文章中傳遞的情感,為自己的母親寫一封感謝信,表露自己的感恩之情,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
總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理念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把教育中的新理念放在戰略的高度上,在教育教學的整體出發,審視教學內容和教學行為,挖掘學生的潛能,靈活利用教學技巧來促進學生在課上的自主學習,結合生活化教學的理念來提升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課上的學習更加全面、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孫蕾.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及相關建議[J].教育現代化,2018,5(51):374-375.
[2]傅曉雷.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44.
[3]胡秀榮. 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18(S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