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芬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強調要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同于一般的學科的課程,它的課程性質決定了這一課程的學習不能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選擇的活動主題必須是多元化的。
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學生是整個空間的主導者,擁有支配權和主導權,和傳統教育所追求的教育個體的發展、共性和知識不同,它打破了教材、課堂、學校的局限,主張開放活動時空,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不只是聆聽老師的教誨,而是能夠成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更加獨立的完成各項任務,通過親身實踐獲取有益的經驗,逐步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從而使學生獲得關于自我、社會、自然的真實體驗,建立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系。
震澤,地理位置優越,坐落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的西南部,古時就有“吳頭越尾”之稱,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名鎮和蠶絲之鄉,風景優美,景色如畫,并且有著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例如著名的震澤八大景觀等,相對應的能挖掘的課程資源也是無限的,這需要教師有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開發以家鄉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資源和民俗文化為主題的綜合實踐特色活動課程,結合震澤豐厚的特色文化和自然景觀,更好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個性品質等方面的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可持續發展。
一、依托鄉土資源,積極開發課程
(一)成長手冊,整合利用
制作成長手冊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做鋪墊。教師在挑選成長手冊是,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活動主題來開展,對每個活動都應該進行充分的準備,緊扣主題,準確把握活動的設置目的,合理策劃,緊密結合教材,并在教材原有的基礎上再加入一些自己設計的、符合主題的實踐活動,使整個活動更富有層次。
如在成長手冊中的《我們的校園》這一主題活動,我們除了利用成長手冊上的原有小主題,加入了“我為學校做推廣”“我為學校提建議”“我們的校園——設計稿”“我們的校園——手抄報”“我們的校園——夢想作文秀”等活動元素,使綜合實踐研究主題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學生興趣更加濃厚,在豐富學生知識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也讓學生在成長手冊留下母校美好的回憶。
(二)校本教材,持續開發
震澤,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名鎮和蠶絲之鄉,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家鄉,增強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為此,我校依托蠶絲文化,結合幾年的教學,編寫了校本教材《?!贰缎Q》《絲》《被》。
這套教材是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的,它們圖文并茂,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體驗性和實踐性。教師可以根據季節選擇相應的課來展開活動,如春季可選擇《我們都來學種?!?,讓大家體驗蠶鄉孩子快樂的養蠶生活;夏季可以選擇《蠶寶寶成長記》,讓大家體驗養蠶的艱辛,了解蠶兒光輝燦爛的一生。除此之外,還可以圍繞震澤所擁有的景觀進行教材的編寫,例如著名的震澤八景,學??捎“l對震澤八景的相關介紹,并配以插圖,使同學們能夠真正感受到震澤古鎮美如畫等,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有效利用家長資源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中,要懂得利用好家長這一重要資源。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和參與,因此應使學生家長成為課外綜合實踐活動的支持者,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學校應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家長進行教育,提高家長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還應該加強對家長的培訓,在綜合實踐活動舉辦初期積極地向學生家長征求可行的意見或建議,在活動舉辦的過程中能夠督促和引導學生相對獨立的完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相關要求。例如學校開展的養蠶活動,家長在這項綜合實踐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支持學生在家養蠶之外,還應該積極主動地配合學生,為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積極的解決學生在養蠶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使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性深遠持久,開展效果更加。
(四)有效利用鄉土資源
學校要積極的開發和利用好校外的資源,更好的將社會實踐活動與現實資源有效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們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發揮主觀能動性來解決問題。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一定要接近生活。通過生活周邊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主動地去學習。例如我校結合震澤地方特色資源,圍繞“蠶”開展一系列的相關主題活動,教師在上課題《蠶的飼養和注意事項》中,教師首先要告知學生要愛護蠶寶寶,并將蠶的好處講給同學們,使其對蠶有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教師講解養蠶的相關步驟,并要求學生做好相應的記錄。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對學生講解養蠶的注意事項,并主動告訴學生蠶的食物是桑葉,告知采摘桑葉的地點等等,讓學生帶回家去飼養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制作學生活動手冊,使學生將觀察的結果以及養蠶的心得記錄下來。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地提出相關問題,例如“在蠶的飼養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等。學生通過自主的養蠶,在真實體驗的基礎上,會發現相關問題,依靠家長和老師共同解決,從而對養蠶的過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增強學生對蠶的保護,對家鄉的熱愛。
二、整合鄉土特色,傳承蠶鄉文化
(一)生動演繹,蠶絲文化
震澤素有“一壺天堂水、千載震澤絲”的美稱。我們依托“中國絲綢特色小鎮”的獨特優勢,積極開發實施綜合實踐蠶絲特色文化課程,生動演繹了吳地千年蠶絲文化??梢远ㄆ诮M織學生去太湖雪桑蠶文化園參觀,了解古代養蠶的方法等,還可圍繞養蠶技術進一步開展相關活動,例如《蠶絲被制作的調查與研究》帶領學生們走進蠶絲被制作的歷史,了解現代蠶絲被制作的創新工藝,走進蠶絲被制作車間,實踐體驗制作蠶絲被,從生產綿片到手工拉制成被,學生們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舉辦,旨在對家鄉最具代表的特產有較為深入了解,對生命的柔韌與綿長有一定的感悟。
(二)經典傳承,古跡文化
隨著古鎮的建設和發展,除了蠶絲文化外,古鎮旅游、民俗體驗等活動也越來越被人所熟知,我們將鎮上的名勝古跡、物產風俗等羅列出來,經過一系列探討、篩選和提煉,開發可實施的綜合實踐課程,帶同學們走出校門,參觀當地的名勝古跡,例如師儉堂、慈云夕照、復古桃源、飛閣風帆、虹橋晚眺等等。這些景點保存的雕刻、詩賦、書畫等為開發鄉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源。通過對于家鄉相關文化的探索活動,使學生能夠全面的了解家鄉的歷史以及現狀,進一步熱愛自己的家鄉,增強社會責任感,進而樹立符合社會發展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水鄉大宅門——師儉堂》,師儉堂是震澤4A景點,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學生卻很少有機會進入里面參觀走訪,學校應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帶領學生深入了解它的歷史人文、建筑特點等,這樣的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讓學生們感受獨特的蠶鄉文化同時,也在無形中讓震澤鄉土古跡文化得以延續和傳承。
三、校站深度合作,感受多元課程
(一)社團文化,體驗人文創新
與校站“太湖雪蠶桑文化園”進行深度合作,設立“蠶絲創客社團”,一起引領學生開展蠶絲創意實踐體驗活動?!靶Q絲創客社團”課堂是真正的綜合實踐的課堂,或讓文化園教師走入學校,帶領學生進行繭藝創新制作,或讓學生走進“太湖雪蠶桑文化園”,參觀萬畝“?!绷?,了解“蠶”的一生,解讀“絲”的歷史和“被”的銷售等。聆聽育蠶課堂教師的細致講解,并實地感受現代養蠶創新技術,讓學生感受到新時代為蠶農帶來全新育蠶理念。經過一系列體驗、探究的過程,真切感受到家鄉老百姓的聰明才智,從而增強了對家鄉蠶絲文化的認同感。
(二)實地考察,感受歷史變遷
要想進行實地考察,必須要讓學生從傳統的封閉教學中走出來,營造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和諧的學習氛圍,指導學生去關注社會現實、熱愛自己的家鄉、積極的去發現鄉土特色文化,感悟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成為學生課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源泉。
例如我校積極的與“絲創園”也進行多方面合作,《走進絲創園,體驗蠶桑文化》帶學生了解蠶桑文化的歷史變遷,舊時種桑養蠶、剝棉、繅絲場景一一呈現在學生們眼前。聆聽講解員娓娓道來,一個個震澤蠶絲文化的縮影浮現在學生們的眼前,給他們帶來了美好的體驗,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著與震澤蠶桑文化息息相關的歷史遺存和人文精神。
四、結合主題活動,延展探究課題
在積極開發鄉土文化資源的同時,學校作為鄉土資源重要的一部分,教師要對校內舉辦的活動高度敏感,積極與學校德育處、少先隊和圖書館等多部門深度合作,結合他們的主題活動,延展探究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梢詫W校開展的大型活動進行濃縮,并加入一些在班級可行的小活動,使其成為一個更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如學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節”時,我們也同時開展了《書海徜徉——班級課外書的調查與研究》的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們不僅參加學校組織的大活動。
如“跳蚤市場”“作家進校園”“秀秀我的小書柜”等,還在班級中開展了“共讀一本書”“故事大王”“班級交換書會”“互贈書簽”“班級詩歌朗誦”等活動,使學生課內有特色、課外有銜接。
又如結合德育處和少先隊的德善品格課程開展了《學習父母好榜樣》的主題活動。學校通過對父母代表進行采訪、發掘父母中的典型等系列活動,用父母的可敬可親之力,用父母的溫暖之力來溫暖所有的學生。在班級中我們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每一位父母的榜樣故事,抓住細微處發現父母身上美好的品質,用父母的先進事跡,樹立父母中的榜樣,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們的熱愛父母的情感。
五、結合鄉土文化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有效的依托鄉土來開展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夠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梢蕴岣邔W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造力,有效培養探究性人才。有助于學生優秀品格的培養。通過實踐活動,潛移默化的受到優秀鄉土文化的熏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學習相關的人文知識,賦予學生以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大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新一代的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紀律的人才。
六、結語
總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把家鄉的自然景觀、人文古跡、民俗文化和學校活動融合到綜合實踐活動中, 一方面可以使家鄉的優秀文化得以傳承,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探索能力和團隊精神?!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蔽覀儜行У乩卯數氐淖匀毁Y源以及人文資源,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利用多種形式,努力促使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多元化,豐富其實踐內容,有效增強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效果。因此,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繼續深挖鄉土文化,開發利用家鄉的課程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加廣闊的藍天,在豐富多彩的家鄉文化中,深入挖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注入源頭活水,使它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