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翼
摘 要:初中體育教學中注重學生良好習慣培養,符合主體教育思想要求,與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相契合。教師利用多種體育鍛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心態、塑造堅強意志品質、成長勤奮自律意識、培養合作互助精神,都能為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提供更多幫助,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甚至對學生的整個人生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關鍵詞:初中體育 好習慣 體育鍛煉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9-0088-02
巴金曾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初中學生正處于習慣養成關鍵期,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想習慣,對其以后的成長都會形成積極影響,作為體育教師,需要有養成教育意識,利用體育訓練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應該成為自覺教學觀念。學生良好習慣培養包含豐富內容,積極心態、意志品質、自律意識、勤奮精神、合作態度等,都屬于學生良好習慣范疇,教師要從體育鍛煉教學實際出發,為學生提供豐富鍛煉機會,幫助學生順利構建良好習慣基礎。
1.積極心態從建立體育鍛煉意識中開始
學生良好習慣包括眾多內容,積極向上的心態無疑是最為重要的思想方面的習慣。如果學生都能夠有更多的精神追求,其身心自然處于積極健康的狀態之下,對其學習、生活和交際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體育鍛煉本身就具有樂觀向上的屬性本質,我們參與體育鍛煉時,自然會受到運動本身的影響。我們常常將“陽光”和“運動”聯系到一起,正說明體育鍛煉對人們身心帶來的正面影響。初中學生思想正處于不穩定狀態,熱衷于探索,思想極為活躍,但很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如果教師能夠給予正確的運動引導,勢必能夠幫助學生盡快建立良好的心態,這對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有重要幫助。
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占有更豐富的學情信息,不同學生群體對體育運動有不同訴求,教師需要深入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運動興趣、運動基礎、運動悟性等制約因素有調研意識,針對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學生配置不同的運動內容,以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在運動形式選擇時,教師需要有創新意識,利用豐富多彩的運動游戲、運動比賽來激發學生運動情緒,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也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健康心理的成長。初中學生對運動有特殊情結,教師要抓住學生運動心理展開教學調度,在滿足學生運動需求的情況下,培養學生的良好運動習慣。健康運動、快樂運動,這應該是體育教學的重要追求。教師要為學生準備更豐富的運動內容,并給予積極發動,成功調動學生運動心理,對全面塑造學生行為習慣有重要幫助。
2.意志品質從不懈體育歷練過程中開始
一個人的意志品質決定其人生高度,在參與體育鍛煉中,需要面對更多的運動挑戰,勇于接受挑戰的人,自然能夠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在面對人生困難時,也能夠勇敢面對,增強戰勝困難的決心。參與體育鍛煉需要有持久的精神,“一曝十寒”是不能形成運動品質的,也不會形成良好意志的。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從培養學生堅守精神方向展開教學,為學生設定適合的運動計劃,幫助學生建立自覺運動意識,并通過多種監督檢查機制,對學生進行有效促進,促使學生能夠順利建立體育鍛煉意志。
耐力跑是體育課堂教學最為常見的運動內容,對鍛煉學生意志品質有重要幫助,但耐力跑運動形式單一,學生常常沒有太多耐心,很容易出現懈怠現象。教師不妨對耐力跑組織形式進行創新改造,利用豐富的游戲、競賽內容進行融合,勢必能夠形成更多運動亮點,成功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主動性。這對培養學生運動意志力有重要促進作用。如分組追逐賽,讓男生追逐女生。女生與男生拉開距離同時起跑,在終點前男生若能追上女生,則男生贏。或者讓男生負重和女生同時起跑,最先抵達終點算贏。如果有條件,還可以組織學生展開野營拉練活動,學生參與主動性更高,對訓練學生意志力也有更多促進作用。體育鍛煉本身是艱苦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做支撐。教師通過運動形式的改變,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可以獲得豐富鍛煉成效。
3.勤奮自律從艱苦體育磨礪實踐中開始
體育鍛煉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勤奮自律精神,運動應該是人們終身的習慣。堅持參與體育鍛煉不僅需求堅韌的意志,還需要有更強的自律意識。體育鍛煉屬于個人行為,其他人無法給予機械的、硬性的控制,唯有充分激活訓練主體的運動意識,才能形成真正的運動主動力。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不妨給學生布置一定量的課外運動任務,幫助學生建立運動意識。勤奮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礎,這是大家熟知的真理。如何培養勤奮精神呢?體育鍛煉應該是最為適當的選擇。
體育鍛煉形式眾多,學生對這些運動形式有個性認同性,教師要適時給予必要的引導,讓學生自覺展開運動選擇,并在堅持運動的過程中形成勤奮自律意識。如廣播體操,學校會按時組織學生進行體操鍛煉,教師需要跟進組織和監督。學生對廣播體操太熟悉,自然沒有什么新鮮感,參與興趣也會大大降低。教師要給予更多的監督,讓學生傾情投入,這樣才能形成更豐富的運動成效。如晨跑活動,體育教師需要及時跟進,與學生一起跑,學生在教師帶動下會自覺形成習慣。運動本身就是一種勤奮表現,教師不妨利用多種運動形式展開全面調度,促使學生自覺養成勤奮習慣。如男生俯臥撐和女生仰臥起坐,這需要長期的積累訓練,才能建立優秀的成績積累。教師為學生布設不同的訓練量,鼓勵學生自覺加量訓練,自然能夠培養學生的勤奮自律精神。體育鍛煉需要有熱情、耐心、持之以恒的決心和艱苦奮斗的韌勁,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的技術指導和精神鼓舞,都能夠形成豐富主推動力,促使學生盡快建立良好行為習慣。
4.合作精神從多元體育團隊競賽中開始
體育鍛煉雖然是個人行為,但體育鍛煉具有集體特征,特別是對抗性體育運動,需要有更多人參與其中,自然建立運動團隊,展開豐富多彩的體育比賽,不僅能夠豐富運動形式,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協調意識。這對學生平時交際都會形成良好影響。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以團隊形式展開運動操作,這是最為常見的教法運用。團隊訓練、集體游戲、小組競賽等,都離不開集體與合作,教師要針對學生實際需求,給學生提供更豐富運動契機,幫助學生順利建立合作意識,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體育運動大多屬于集體活動,特別是帶有游戲和比賽性質的運動內容,更需要參與者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如球類活動,大球和小球都有比賽,學生對這些球類比賽規則也都比較熟悉,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球類運動時,學生會自覺參與到團隊比賽操作之中。如籃球比賽,需要團隊成員協調配合,教師在學生運動時給予更多技戰術配合講解,結合學生具體比賽進行相關訓練,學生會自覺找到比賽的節奏,并在團隊磨合中形成協作意識。如羽毛球運動,教師不妨給學生設計新的比賽規則,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訓練實踐。在具體操作執行過程中,教師深入課堂,對學生的具體表現給出更多專業點評,對學生協作配合方面存在的問題給予更多指導,幫助學生自然形成運動默契。合作互動、團隊競賽、集體游戲都講究配合和互助,教師有意識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對全面提升學生運動品質,形成良好習慣都會產生更多支持作用。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從這樣的哲理名言中,我們能夠自然感受到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體育鍛煉與學生良好習慣培養有更多關聯性,無論什么人群,也不管將來從事什么職業,每一個人都不能離開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增強人們的體質,對全面塑造人們良好行為習慣也有重要的助力作用。教師要從生命成長角度看待體育鍛煉,并利用體育鍛煉作為重要培養手段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歷練機會,促使學生能夠自覺養成良好習慣,并對其生命成長提供更多正能量。
參考文獻
[1]黃雅芳.養成青少年體育鍛煉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和途徑解析[J].教育藝術,2018(09):78-80
[2]葉鴻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J].中學教學參考,2018(1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