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志冰
專題復習的設計和實施是學生綜合能力素質培養的重要措施。因此,要精準掌握學情、精確定位方向、精研專題復習策略,確保高考化學專題復習高效進行。
精準、精確了解學情是定位教學起點、難度、廣度的前提保障。
(一)研讀學生的基礎
經過高考第一輪復習后,學生對高中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和物質的基本性質已經進行了全面系統地掌握,學生已經能夠將零碎、繁雜的知識條理化、模塊化、系統化并構建起基本知的識網絡。
(二)研習學生的能力
在專題復習中,教師需要通過專題訓練,提升學生綜合、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在復習過程中要注重“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融合,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是專題復習的重要任務。
(三)研用有助于學生增值性提升的專題
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和能力層次水平,在專題復習前對學情進行精準分層把握,而研用專題有利于符合學生實際的增值性的提升。要按照模塊將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劃分為化學基本理論、化學綜合實驗探究、有機化學基礎、選擇題熱點題型特訓等不同的專題,每個專題下面可以分列出該專題暫時有欠缺的學生名單,按照學生能力分層、按照知識結構分層、按照知識缺陷分層。精準的學情掌握、精細的知識劃分、精確的研用指導,能夠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最大限度的增值性的提升。
在“三研”的策劃過程中,要以研習空間為主陣地,為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自主習慣的養成、自主能力的提升提供展示的舞臺和鍛煉的機會;要努力營造“研”的氛圍,讓“研讀、研習、研用”隨時隨地發生、延伸、提升。
(一)自覺創設研習氛圍
要積極創設具有本年級和化學學科特色的走廊文化,發揮環境文化浸潤的作用,營造濃厚的學習研討氛圍。從形式到內容的創設上,要激發學生的自覺意識。可以利用班級教室后面的研習空間、走廊文化、宿舍研習板塊、活動的有利契機、課堂的引領等帶動研討氛圍。創造研習空間自覺性的關鍵是教師恰當引導和環境氛圍營造下的不由自主。
(二)自主開發研習內容
教師要加大對學生自主管理的指導,制定學科自主管理方案,研習內容可以是學生自己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是教師引領的重難點解析,參與研習的可以是班級的學優生,也可以是潛能生。要多角度地去豐富研習的內容、人員、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參與。研習空間自主性的關鍵是挖掘學生潛能和學優生帶動下的全員參與。
(三)自發挖掘研習時間
時間的挖掘要計劃性與隨機性、敏感性相結合,即教師引導的學生在課上、課間、自習、休息前、活動后等學習生活的零碎時間的有效利用,這些都可以是學生自發研習的契機。研習空間自發性的關鍵是恰當及時的鼓勵、師生共同參與的下隨時隨地發生。
在“三研”的實施過程中,“發揮團隊力量”是高效集體備課的保障:打“整體戰”、資源共享、智慧共享。通過集體備課達成共識:以重點知識為切入點,向下輻射各個知識點,形成核心的知識體系;注重方法的總結、方法體系的完善,注重學科思維能力的提升。我們在重視基礎題型的解法、總結和強化訓練的同時,也適度綜合,歸類整理,對有關重點、難點、熱點、盲點的內容作重點剖析。
在專題復習中,要注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自主習慣的養成、自主能力的提升。教師在復習策略的擬定中應注重“研讀、研習、研用”的實效性探究和實施,下面以“催化劑在高考化學中的考查”為例進行探討。
(一)研讀“新課標”、考綱及教材
在2017年版的“新課標”中,關于化學反應的調控要求為:“認識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綜合調控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催化劑可以改變反應歷程,對調控化學反應速率具有重要意義”。在2019年《高考化學考試大綱》中對催化劑的要求是:“了解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劑的重要作用”。催化劑反應機理和歷程分別體現在選修四22頁、選修五43頁,并且在選修四及選修五的教師用書中有詳細地解析。綜合以上對“新課標”、考綱、教材的仔細研讀,教師要在對催化劑相關知識點的要求進行充分解讀的基礎上,回歸高考真題,研究對于該知識點高考考查的方向和重點及該知識點在歷年高考中呈現的方式。
(二)研習高考真題
把準命題方向后,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在對近5年高考真題的研究后,我們發現,高考對催化劑的考查出現頻率很高,重點在催化劑的選擇、催化劑的判斷、催化劑的適應性、催化劑和轉化率及產率的關系等方面。我們研習了2016年全國Ⅱ卷第27題中的問題:高于460°C時,丙烯腈產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雙選,填標號)。A.催化劑活性降低;B.平衡常數變大;c.副反應增多;D.反應活化能增大。此題的正確答案是AC。接下來,我們繼續研習了2017年全國Ⅱ卷第27題的問題:丁烯產率在590°C之前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在590°C之后,丁烯產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這兩問中,就沒有涉及到“催化劑可以提高產率”的問題。在對兩道高考真題進行研習對比后,我們發現,學生容易產生的疑慮是“催化劑是否能夠影響產率”。于是,我們按照《高考化學考試大綱》和的要求,重新回歸教材。在研讀完教材中對催化劑的解讀后,我們得出了如下結論:(1)考慮到催化劑的選擇性,對于在給定條件下反應物之間能同時進行多個反應的情況,理想的催化劑可以大幅度提高目標產物在最終產物中的含量,即提高目標產物的產率。(2)對于單一反應而言,催化劑可以通過降低活化能來改變反應速率,但不能改變反應轉化率。(3)如果存在多個反應(副反應),利用催化劑的選擇性可以加速目標反應,從而提高目標產品的產率。在工業生產中,提高產率的途徑之一就是選擇合適的催化劑。
(三)研用有針對性的方法
經過對“新課標”、《高考化學考試大綱》、教材的反復研讀,在對歷年高考真題的反復研習基礎上,我們針對學生容易出現的疑問和易混淆的知識點,分析出了正確的結論,總結出了解題的技巧和方法,并指導學生進行掌握。這樣,教師在專題復習的習題設置上就有了精準地定位和把控,并且能夠設置有針對性的習題進行鞏固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