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開展是新課改的要求,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一環。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必要性,然后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案例分析了如何有效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以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從學生的個體出發,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除了開展針對學生整體的教學之外,還有必要結合個性化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個性化教學的關鍵是將學生作為單獨的個體,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思維,而不是追求千篇一律的答案。
一、實施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一)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個性化閱讀對于小學學生的價值觀有很大的作用,價值觀屬于意識層面,其決定人的行為方式,若學生價值觀存在問題,必然會影響到行為。小學語文閱讀中內容對于小學生建立價值觀有很大的導向作用,積極向上的內容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還能健全人格。由于課本上的閱讀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老師可以提倡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例如中外古今名著,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塑造、健全其人格。
(二)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模式
個性化學習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并通過同學之間或者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了解其主旨意思,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小學生年齡比較小,生活經驗社會閱歷都比較單一,且意志力比較薄弱,個性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鍛煉其思維模式。
(三)積累語文方面的語言
實施個性化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語言的魅力,并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在后期的學習
過程中正確的使用語言。在閱讀過程中每個學生的角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應用個性化閱讀,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將學生作為閱讀課堂的主體
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是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師應該讓小學生形成他們是課堂主體的意識,主動地進行自主閱讀是個性化閱讀的基本。教師應該讓他們自主化地閱讀課本,將閱讀有效地轉為個人化的行為。讓學生個性化地選擇閱讀內容,個性化地表現和發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以小學語文S版六年級教材中的第一單元《神話與傳說》為例,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我國的神話故事,教師可以在教學結束后,讓學生來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是哪個故事,原因是什么,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享有自主權,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充滿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從學習中體驗到快樂。
(二)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開展個性化閱讀
新課改后的課堂教學需要根據新課標來進行教學,這是確保教學目標實現的前提。對于詞句的學習,要學習體會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篇章的學習,要求能學習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在個性化閱讀中,則要抓住關鍵詞句感悟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六年級教材中的《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相應的閱讀學習目標,讓學生結合目標要求去開展自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學生遇到問題,教師可以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這可以在完成新課標的要求下,對個性化閱讀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三)著力搭建民主和諧的閱讀平臺
無論是何種領域還是何種場合,有了平等才會有民主,有了自由才會有和諧,學校教育同樣如此。就語文閱讀教學來說,這既是一種“教學互動”現象,又是一種“和諧共生”過程。作為主導者和引領者,教師不但應當通過各類途徑和方法,善于引領學生積極有效地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還要注重搭建適度良好的教學平臺,以更加有利于他們在自由愉悅的活動氛圍中深入思考,展示智慧,彰顯個性,從而為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個性化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即便是學生在回答閱讀問題時存在片面性或者是有思維邏輯的錯誤,也應該是以引導為主,而不能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設計開放問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
在課文問題設計上,應摒棄強調“答案唯一性”的限性問題,多設置一些能促進學多向思維、個性思考的開放性問題,為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時空。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進而進行發現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一個學生只有敢于批判,會批判,才能顯示出他的個性。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課文的內容和觀點。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時刻注意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勇于質疑,不迷信閱讀文本和教師,展開討論,多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這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才有質的提高。比如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六年級教材中的《兩小兒辯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大膽質疑,讓學生說說兩小兒辯日時到底存在哪些問題,他們的思維存在怎樣的局限性,對自己看問題有怎樣的啟發。
(五)重視文本內涵的閱讀感悟
文本內涵是指語篇內容的主要意義和內在價值取向。無論是文言文還是現代白話文,不管何種體裁形式還是何種題材內容,其中無不具有或淺顯或深在、或明顯或隱晦的內在含義。尤其對許多文學作品來說,由于不盡相同的種種因素,作者有意或無意間會在其中“留下”或多或少的“空白”,這正是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感悟的重要抓手和潛在空間。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六年級教材中的《窮人》一課時,要注重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心理,感受他們生活的不易以及內心的善良,從而獲得更深的閱讀感悟,學習這篇課文有助于引發學生的同情心,反思自己的生活,同時教師可以開展感恩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自己生活中的一切。
三、總結
綜上所述,語文個性化教學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教學發展的趨勢。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參與閱讀,引
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在學習中要善于思考。在新課改的形勢下,要加大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投入,不斷完善個性化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參考文獻:
[1] 鄭偉杰.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07):119+128.
[2] 陳昌英.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構建與運用研究[A]. .教育理論研究(第六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作者簡介:陳志雄(1972—),男(漢族),湖南衡東,衡東縣草市鎮煥塘完全小學,本科,中教一級,從事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