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振英 趙陽
摘 要:班級管理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它的成功與否關系到一所學校教學質量的好壞。在當前農村,由于多數父母外出務工,無暇顧及學生的教育,以至于好多留守兒童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動態;塑造者;留守兒童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元,是教師和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班級管理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級管理直接關系到集體內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狀況,對每個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小學階段,正是每個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培養階段,班集體的健康與否將對他們的一生起著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一、建立動態的班級管理機制
1、實行值周小組輪流制
將班級所有成員分成幾個值周小組,以每周學校對班級的考核作為班級對值周小組的考核,學期末進行總結評比,對優秀的值周小組進行集體獎勵,并將班干部推薦為學校優秀班干部。
2、班委會成員的產生實行自薦和選舉的雙重原則
班委會成員在值周小組內產生,取消原來的班主任任命制,采取小組內成員以估量自己能力為標準的自我推薦制。也就是學生認為以他的能力可以擔任什么職務,就讓他擔任什么職務,如果有多人競爭可采用小組內民主選舉的辦法進行決定,讓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
3、班委會成員取消原來的班委會成員終身制,實行輪流值周制
班集體是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家園,作為班主任除了要有一份愛心外,還要重點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叫全班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的管理活動之中來,這樣既鍛煉了每個學生的管理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提升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從而形成人人為班級的優良班風。
4、班級管理采用“三負責”制
值周小組內組員向班委會負責,班委會向班長負責,班長向班主任負責。班主任要摒棄以往“一言堂”的做法,將權利主動下放給班委會,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同學之間能解決的事情就不通過班委會解決,當有不能解決的事情就由班委會解決,當班委會不能解決時再由班主任出面解決。
二、班主任轉變自身角色
在教育改革中,班主任是教師隊伍中主要力量。只有班主任按照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及時轉換自身角色,才能推動當前教育進一步深入的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我們一直以來都認為,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不錯,班主任確有管理的作用,但這樣易形成班主任對學生的單一化評價要求,既對學生要求高度一致,要求絕對服從、乖順,采用嚴格管教方式。致使學生無法獨立自主,也違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所以,我認為班主任應由單一“管理者”的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轉變。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方面工作的教師。是一個班級的塑造者,也是一個班級中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調者。
小學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精神的靈魂所在,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尤其剛入學的小學生在思想上還是一片空白,作為班主任既要塑造他們的人生觀、也要塑造他們的世界觀、還要塑造他們的價值觀。因此,塑造者這一身份定位是沒有問題與異議的。但,這并不排除班主任的組織和領導作用。
班主任還要承擔起協調的角色來,既要協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要協調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當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時,班主任要努力調解好他們關系,培養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良好班風。當任課教師與學生產生矛盾時,班主任要在學生面前樹立任課教師的威信,肯定任課教師對班級的貢獻,并規勸錯誤一方及時承認錯誤。一個班級的健康成長,是這個班全體師生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抓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兒童主要存在學習、生活、心理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中心理問題是最主要的。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村越來越多的父母外出打工,導致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而這些學生由于長期受不到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關懷,以至于心理方面產生了較大的變異,在性格方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逆反心理較強,很難與正常的同齡人相處。
對于這群學生班主任要與任課教師加強交流與溝通,做到深刻全面地了解他們。做到既不放任自由也不嬌寵溺愛,既要嚴格要求又要疼愛有加;充分利用班集體這個大家庭在留守兒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給他們以家的溫暖。同時也要定期同留守兒童進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和心理狀況。并及時與其父母溝通,讓他們平時多與孩子聯系,在給予學習與生活關懷的同時,重點在情感上與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幫助學校抓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工作。
班級管理工作對教育工作者來說任道而重遠,作為新時代的教育者不僅要學習和吸取老一輩教育者的成功經驗,同時也要發揮自我能動性,勇于開拓,勇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