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花
摘要:優秀的革命傳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民族美德、民族精神和一切優良傳統的升華與結晶,是無數愛國志士、革命先烈在艱苦卓絕的奮斗中用鮮血與生命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由于革命戰爭時期的事件、戰役等畢竟離我們現在的生活比較遙遠,所以在幼兒園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的過程中,幼兒教師一定要注意把紅色文化的教育與幼兒的現實生活和已有經驗結合起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紅色文化教育進行創新。
關鍵詞:信息技術;紅色文化;幼兒教育;創新
優秀的革命傳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民族美德、民族精神和一切優良傳統的升華與結晶,是無數愛國志士、革命先烈在艱苦卓絕的奮斗中用鮮血與生命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對幼兒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就是對他們思想上的滋潤和照耀。幼兒繼承這些優良傳統,對于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使之擔負起建設四化、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營造動態情境,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活動室里,當孩子們端坐著聽教師神情嚴肅地講述邱少云、董存瑞等英雄的故事而開始走神時,這位教師就應及時調整方法,利用多媒體、環境創設等手段模擬一個“真實情境”,讓幼兒們在“身臨其境”中感受和體驗當時的狀況,并通過角色扮演等開動自己的腦筋,想想怎樣用現代的方法解救英雄和完成任務,這樣的創新不僅讓幼兒了解和體驗紅色文化,還能把以前的事件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培養幼兒愛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營造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樂意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讓幼兒看到動態、真實的畫面,聽到如臨其境的聲音,從而可以激發幼兒強烈的興趣,產生想表達的沖動。多媒體技術具有集圖像、聲音、動畫,為幼兒提供多種刺激,引起幼兒注意,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統計結果:有80%的幼兒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95%的幼兒一直處于積極的學習 狀態,60%的幼兒能積極發言。運用傳統的圖片進行教學,幼兒只能保持短暫的注意力,因為圖片雖然色彩鮮艷,動態形象,但畢竟是靜止的,教師呈現不出豐富的事物形象,幼兒注意的集中性不強,這種方式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因而在教學活動中的最初階段幼兒還感興趣,但10分鐘以后,幼兒就開始分散注意力了。有的自己玩東西,有的表情漠然,有的開始做小動作了,發言、朗讀詩歌的幼兒總是極少數幾個活躍分子。教師邊管紀律邊教幼兒念兒歌,其結果是教師教得累,幼兒學得煩。由此可見,色彩艷麗、形象生動的畫面,富有情趣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有助于幼兒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這種學習情緒帶來的有意注意的穩定性更增加了幼兒學習的投入度,使幼兒視、聽、腦得到充分調動,幼兒愛聽、想說、樂思,有效地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二、形象生動,激活幼兒創造性思維
思維發展能促進語言構思能力、邏輯性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兒童時期是創造性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創造性思維較多地表現出情境性、興趣性。傳統語言領域中的紅色文化教學存在某些局限性,如:教學資源的單調性,教學形式的封閉性,教學過程的呆滯性,教師只能帶幼兒逐字逐句朗讀詩歌,看圖片提問總是會自己急得說出答案,提出一個發散性的問題總是得不到多個答案,幼兒被動地接受,機械地學說,盲目地想象。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創造出生動形象的動畫畫面,創設真實的情境,指導幼兒從各個角度去認識事物、描述事物,鼓勵幼兒去構想不同的答案,使幼兒的思維活動呈現多向性、獨特性、變通性,幼兒的想象如奔馳的駿馬,在思維的天地里往來馳聘,極大地激活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三、多方感受,激發幼兒的美好情感
我們大多是以聽課、聽故事或游覽紅色旅游景區感受紅色文化,隨著互動多媒體的創新發展,那些年我們在幻想中所勾勒的美好畫面在現實的空間中實現了虛擬現實型的展示,我們可以看到劉胡蘭站在鍘刀前面不改色,毅然決然的氣魄,能看到王二小、黃繼光、邱少云、董存瑞為了保家衛國所展現出來的剛毅精神。的確,曾經在字里行間所感受的那股暖流在數字化技術的幫助下,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這些英雄就在我們面前。多媒體在視覺方面的精彩呈現給幼兒園語言領域的紅色文化信息傳播提供了多元化的表現形式,超越了傳統的展覽展示方式,將文字、圖片、視頻、動畫以更加逼真、更加豐富、更加智能。讓幼兒以直觀性、智能式的方式接受和傳播所接收到的信息。紅色故事、紅色電影、紅色歌謠、紅色書籍……在紅色的主旋律下感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經歷,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感受在和平年代來之不易的幸福和安康,如語言活動《八角樓的燈光》,利用3D效果,在流動畫面里配以相應的配樂,立刻將當年的整體意境呈現在幼兒的面前,讓孩子們身臨其境。通過現代化技術與紅色年代科技落后的時代現狀相比,感悟祖國突飛猛進的發展之路,同時更加深刻理解我們幸福安定生活是多少先輩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懂得感謝,懂得感恩,懂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懂得熱愛祖國,奉獻社會。
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承載了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紅色文化教育應從幼兒抓起,通過選擇適宜的課程內容,運用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教育方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式讓紅色文化教育穿越時空,在幼兒身上獲得恒久的生命力。
注:本文為江西省中小學教育教學課題研究課題“井岡山紅色文化在幼兒園語言領域的運用研究”(課題編號:JAYJ2018--752)的部分研究成果。
(責編? 唐琳娜)
參考文獻:
[1]王中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視域中的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J].山東社會科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