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東初

【摘要】 ?新一輪課程標準的改革和實施,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課堂上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實踐性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最終變成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 ?觀念 自主 合作 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037-02
0
課程改革和實施已經有十幾年了,新課程教學依然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教師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重新樹立起全新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上要注重對新知識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強調在傳授學生知識、訓練學生技能的同時,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一書中也明確指出:“課程改革倡導新的教學觀念并致力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的數學的課堂教學。
一、更新教學觀念,營造師生平等共同學習的課堂氛圍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轉變教學觀念是實施新課程的首要條件。教學觀念的轉變對教學的過程和性質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無論多先進的教學方法,如果離開了先進的教學觀念,教學效果依然不盡人意的。新課程中要求教學過程要人人參與、師生互動。說明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界線已經不很明顯,意味著人人平等、師生平等。教師與學生要進一步協作、共同學習、探討。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著天壤之別。新課程的知識也更加接近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內容也更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也就是說,新課程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學以致用的效果。因此,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首先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能夠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觀念。
二、轉變教學方法,構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課堂模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表現為以教為中心,把應該是師生互動的教學“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師越是努力教學生越不愛聽。新課程的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師在實施新課程的教學改革當中,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多功能教學平臺、教學網絡等多種教學手段來影響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創新、開放、獨立的思考能力,在課堂上向他們提供充足的思考、實踐、活動、創新的機會和空間,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解題的基本技巧以及思維的基本邏輯。幫助他們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課堂上給學生建立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探究學習并非自學,而是教師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引導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行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更加符合新課標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特點。能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學習氛圍中經歷自主探索、分析、對比最后總結事物的結論。
如:九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十八章《銳角三角函數值》的教學中。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經歷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數值的過程,能夠進行相關的推理,體會三角函數的意義并能夠進行三角函數值的計算。
對于這節課教師不防把這節課需要用到的數學知識,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勾股定理以及正弦、余弦、正切函數的概念等知識在新課之前復習一遍,準備好一副三角板,設置了三個問題和一個任務:
第一問題:觀察一副三角板,其中有幾個銳角?它們分別是多少度?
第二問題:如果設30度角所對的直角邊為1,那么根據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和勾股定理求出各邊的長度是多少?
第三問題:如果設45度角所對的直角邊為1,又怎樣通過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和勾股定理求出另兩邊的長度?
探究任務:根據正弦、余弦、正切的函數概念,分別求出Sin30、cos30、tan30的值。用同樣的方法分別求出45°和60°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并把所求得的三角函數值填入表中。如圖:
這樣,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自行探索出30°、45°、60°角的三角函數值。而是教師幫助學生探索求解的過程,這種自主性的學習方式對加強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的記憶以及提高學生實踐的能力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課堂上給學生建立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合作性學習方式就是只有通過集體合作的方式才能完成學生的學習任務。它與自主性學習有著截然不同的性質和做法,它講究的是集體合作精神,一個人是無法完成和達到學習的效果。如九年級數學上冊第六章《頻率和概率》整章的教學過程都特別強調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課本首先通過一個小組試驗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領悟“當試驗次數很大時試驗的頻率漸趨穩定”這一規律,并由此而得到頻率與概率在理論上的聯系。為了避免實驗重復的單調性,我在設計小組合作的辦法。如有的試驗需要一人重復做100次,為了達到試驗的效果又不會讓學生感到單調,我設計了每10人一組,每組每人實驗10次來代替一人重復100次的做法。其中一人負責統計實驗數據,在活動小組的共同配合下,經歷試驗、統計、對比、總結等環節最終估算出事件發生的概率。這種合作性學習方式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為學生學習和接受新知識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三)課堂上給學生建立動手實踐的學習方式
實踐性學習主要指的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和親身經歷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和生產實踐當中,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體驗、在學習中獲得數學知識。如九年級數學下冊《測量物體的高度》這一課時,教學的目標就是運用直角三角形邊角關系的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利用自制的測傾器來測量底部可以到達的物體的高度和測量底部不能到達的物體的高度。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學會把實際問題“數學化”,把數學問題“實際化”,理論聯系實際,把數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樣學生在實施研究的實踐過程中,他們得以走出課堂,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并通過動手動腦操作活動,將所學的數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隨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更能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實施實踐性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明確數學的實踐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的教育教學活動。
三、注重課堂評價,了解教學目標教學效果的達成情況
課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系統地概括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全面了解本班學生對于本節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師進行反思和改進教學方法的有力手段。評價的首要任務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使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探究的過程當中存在著什么樣的過錯,以便能在最快的時間內發現自己的缺點并加以改正。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對問題探究的深度、個人行為表現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識等評價。其次是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評價,也就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用到了什么樣的思維方式以及教師還有比這更好的思維方式來解決此類問題的評價,這當中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所表現出來的數學思維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最后是對整節課堂的綜合評價。當然在評價的過程當中,也要關注教師在整節課中所起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關注學生對教師的引導所表現出的熱情和喜愛的程度,同時更要關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要提高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效果,首先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同時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對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引導,實行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和策略,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實踐性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最終變成學習的主人。
[ 參 ?考 ?文 ?獻 ]
[1]余文森,吳剛平.《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
[2]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數學課本》九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