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摘要】 ?小學英語教學起步時間相比于語文數學起步較晚,應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增加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從而提高學生在英語學習起步初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鍛煉英語學習和運用能力創造一個不同于常規教學模式的積極環境。本文著重對于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理念進行陳述以及就相關的可能實施策略或途徑進行探討,并結合本人的從教經歷解釋合作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現象問題。
【關鍵詞】 ?合作學習 小學英語教學 交流表達
【中圖分類號】 ?G623.3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096-02
0
一、合作學習的起源與概念陳述
合作學習的概念起源于美國上世紀七十年代,最初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旨在將教室課堂內活動以及社會交往活動融入到學術學習之中,創造出一種有利于學生進行學術交流的課堂心理氛圍。直到今天,隨著該教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和長時間的跟蹤調查,合作學習被證實為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模式,并且在許多學校的教學中被廣泛采納,是一種可靠的、具有應用價值的教學模式。
合作學習,并不僅僅旨在傳統教學領域內將學生分組然后進行學習,這是合作學習通常容易被誤解的一個區域。合作學習以激發學生的表達交流欲望為基礎,相比于傳統的單人學習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創造出競爭的氛圍,通過增加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信息表達傳遞,來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邏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協調能力,從而達到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
Ross and Smyth (1995)?曾經總結出應用于合作學習的任務應具有智力挑戰性、創造性、開放性以及邏輯性。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的成就同時也會給學生個人帶來一定的滿足感。
二、小學英語的教學特點以及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場景
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中,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一二年級的無正式考試階段以及三至六年級的包含正式考試階段(此為廣東省小學英語教學現狀)。
(一) 一、二年級階段
在第一階段的一二年級的英語教學中,學生通常壓力較小,由授課老師帶領學生認識基本的詞匯,包括最基礎的字母表、基本的句式以及簡單的表達數量的單詞,以卡通圖片加英語對話的方式給學生打造對于英語的基本認識。在該階段,大多數學校都沒有抓住教學任務輕的特點加以發揮。輕松的一二年級英語課堂完全可以擺脫讓學生固定在座位上四十分鐘的傳統教學方式,通過允許學生在教室內一定程度的活動和走動,可以設立幾人為一組的小組,相互使用單詞卡片進行提問,或者用簡單的句子描述課室內現有的物品,給不同的小組提出挑戰,小組成員合作共同應對問答,在相互問答過程中加深學生對于英語的相關了解。如果學習進度較快,則可以考慮課堂上對于桌椅布局的暫時調整,騰出場地,能夠讓學生參與到簡單的英語對話角色扮演活動中去。
在小組同學的合作中,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作用,通過對簡單英語對話的演繹以及有限度的自主發揮,完全能夠使得英語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同時加深學生對于英語對話的應用場景理解。小組內學生可以自主分配各自的角色,共同完成相關的對話任務,教師作為指導者,允許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對話改編等創造性任務,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保持其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
(二)三至六年級階段
對于第二階段的也就是三到六年級的英語教學,由于正式考試的加入,學生必須面對課本中開始變得繁多的對話句式和單詞,在聽力、朗讀發音以及單詞記憶方面均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要求。在該階段中,合作學習教學場景不能僅僅局限于對話扮演等簡單的課堂活動,學生也具備了初步的英語學習能力。課堂的小組任務比如對話扮演等,需要考慮讓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推導與辯論,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機會,以更大量的信息交互為學生創造英語學習環境并且鍛煉學生對于英語的應用能力。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則會促成溝通協調能力的形成,使得個體之間的對話成為可能,同時培養一定的競爭意識,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
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監管,老師也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下放至學生學習小組。日常的對于英語單詞的記憶、課文的朗讀以及背誦任務,可與學生合作學習小組進行關聯,學生能夠自主監督一部分的任務,相互之間督促完成記憶類的任務并且自行考核,監督任務一定程度上從教師和家長轉移至學生團體,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參與度,合作提高小組成員的英語學習能力,互相幫助。當然,在這種學習模式中,教師應注意把握學生合作學習的深度與廣度,確保各項目標能夠基本達到,從而在給學生一定自主權與想象創造空間的基礎上,保證基本的教學質量。
三、合作學習模式的具體實施要點
(一)合理化的分組以及任務布置
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學生形成一定的團體或組織,之后才能開始合作性的任務和活動。在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中,如何分組便成了重中之重。合理化的分組意味著教師必須對于當前學生的學力以及教學目標有著充分的認識了解。教師以達到教學目的為前提,在充分考慮班內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表達能力等因素,對各個學習小組進行合理配置,不宜出現某些組過于突出或者落后的情況。適當條件下暫時調整教室內桌椅配置亦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
在任務布置環節,確保每個合作學習小組內所有學生成員都能參與到學習互動過程之中,每個學生都有表達鍛煉的機會,積極為各個小組成員創造盡可能多的交流溝通機會。同時,在某些記憶和朗讀任務中,對于任務量的把控以及學生自主監督的程度,需要教師仔細斟酌并且確保落實到位。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教育背景和性格特點,必然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特別是表達欲望上,部分學生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看法而有些學生則傾向于保持沉默。作為老師,應該積極引導較為內向的學生參與進課堂的合作學習活動中,保證每個學生大體上相當的表達機會。
社交方面的能力例如領導、決策、交流以及困難應對等因素都應該納入教師對于學生個體差異的考量范圍,也是一個小組能否取得更大進步的重要原因。
(三)完善合作學習的評價體系
合作學習對于還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特別是英語這門較為陌生的語言學科,在語言表達和應用能力上更加難以量化評價。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在英語教學中,老師應該始終本著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鼓勵和促進為主,在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能夠更多的參與團體的表達交流,不以成績高低作為唯一標尺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如讓學生自行監督部分任務的落實,則務必保證監督者有能力勝任該任務并且保持足夠公正,同時盡可能讓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到對任務的落實監督上面,形成良性的競爭氛圍。
對于合作學習效果的檢驗可以是多樣化的,包括對于小組的表現以及組內成員個體的表現差異,都可以成為老師對于合作學習任務和策略調整的參考指標。只有不斷依據學生和課堂狀況及時對合作學習方向進行調整,才能夠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讓學生在本已起步較晚的英語學科取得更大的進步。
四、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參與意向
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合作學習模式對于學生而言是新奇的,需要每個學生都能全神貫注投入其中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偌大一個班級里面,必然存在部分學生參與度低的問題,內向學生可能不愿意與其他成員交流,導致學習效果不佳,易產生惡性循環。同時,因為活動開展,可能給了部分學生調皮搗蛋或者不聽課的理由,這些問題都對教師的監管指導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二)課堂氛圍的營造
對于合作學習模式而言,交流合作氛圍的營造顯得至關重要,課堂氣氛的活躍程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交流表達欲望。課堂合作任務的設置不宜過難,同時應該留給學生想象力發揮的空間,以此為課堂學習增加活躍的氣氛。同時,合作學習活動開展不等于純粹玩耍,如何在開展活動的同時保證英語知識的有效傳遞也是該模式所面臨的難點。
[ 參 ?考 ?文 ?獻 ]
[1]Ross, J.,& Smythe, E. (1995). Differentiat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gifted learners: A case for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19, 63-82.
[2]齊媛.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3]張麗華. 淺談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
[4]徐培鳳. 如何使小學英語的合作學習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