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鐮珠
【摘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在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同時,滲透一定的德育教育,讓學生掌握學習技能的同時,使學生受到一定思想品德教育,以促進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在教學圖形這環節中怎樣有效滲透德育,達到我們的教學育人目的。
【關鍵詞】 ?圖形教學 課堂 融入 德育
【中圖分類號】 ?G623.5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163-01
0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普遍缺乏對德育教育的挖掘,從而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新課程標準也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在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同時,要注重滲透一定的德育教育,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有效載體,以促進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
一、聯系實際,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科技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聯系實際。生活的實際比書本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數學活動課“綠化校園”,課前讓學生實地考查學校操場的情況,應用比例尺的知識設計美觀實用的新操場平面圖。提交校長,建議校長在操場修建時能采納他們的作品。同學們還結合設計方案提出了許多數學問題,如:“要鋪設人造草皮,就要知道人造草皮每平方米多少元,鋪設面積是多少”、操場的跑道要考慮安全隱患,最好鋪上塑膠地磚,要計算需要多少塊地磚”、“哪些地方要種上草坪,草坪共需多少錢?新建這個大操場共需要多少萬元”。這時教師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再次開展社會調查,尋找解決問題所需的數據和方法。在這教學環節,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分組、用心設計,積極調查草坪多少元一平方米,學校需要花多少錢來修建操場。在展示交流中,學生從中感悟修建學校操場夢要花許多的精力和金錢,從中意識到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保護生態自然的思想教育。
二、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
在教學圓的周長這部分內容時,先讓學生量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圓,分小組做試驗,分別量各自帶的圓的直徑和周長,然后用計算器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讓學生驚訝地發現,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大約都是3左右,而且知道圓周率是我國偉大的數學家祖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7位小數的人。我還把數學家祖沖之刻苦學習,做事有耐心,不放過一個數學問題,的事例講給大家聽,學生們不僅要學習數學家的這種精神,還要把這種精神帶到做題中,帶到生活中去!因此,學生不但作為一名中國人而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激發了學生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而且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給他們。讓孩子們對數學這一學科產生興趣。
三、溝通聯系,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數學教材中備部分知識之間存在著縱向和橫向的緊密聯系,這些都充滿著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法,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例如: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在知識的縱向發展方面,可以通過數學知識的產生,揭示數學知識與現實生產、生活的關系,知道知識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際,滲透一些“實踐第一”的觀點。在知識的橫向聯系方面,通過“點——線——面——體”等內容,滲透一些對立統一、移動變化的觀點。滲透一些辯證統一的觀念,使學生在知識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這部分的內容時,組織學生推導圓柱的體積的教學片段:
試一試:能否用分割的方法把圓柱合拼成一個學過的立體圖形來求它的體積呢?
(1)小組活動
用事先老師發的學具,小組動手擺一擺,想一想,議一議,在操作過程中思考、討論:
①圓柱體切開后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形體?(近似長方體)
②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看、聽、想、擺、拼等實踐活動,經歷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不僅領悟了遷移法在數學學習中作用的重要,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找到了圖形的內在聯系,圓可以轉化成長方形,圓柱體可以轉化成長方體,滲透了化彎曲化直,化圓為方的辨證思想,也揭示了圖形間的點、線、面之間密切聯系。
四、示范導行,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
數學課上,教師和學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示范作用體現在: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感染學生。以自己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在教學中,點、線、圖的規范、美觀,不但給于學生學習認真的感染,而且給于圖形美的感染。更重要的是,這種工作認真、追求完美的作風更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態度和學習成績。常用教學工具畫圖,習慣用教學工具畫圖,不但培養了學生學習認真的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對圖形知識的喜愛,從而也影響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程度,而更接影響學生的成績。
最后,將德育融合在數學圖形教學之中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融合的自覺性,把握融合的可行性,注重融合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融合,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 參 ?考 ?文 ?獻 ]
[1]王憲昌.數學思維方法第二版,人民出版社.
[2]劉娟娟.有效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3]王會平.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民辦圖書出版公司.
[4]邢元敏.大中小學德育規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