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香芬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方法受到廣泛關注。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感悟文本寫作手法和情感寄托,形成個性化閱讀方法成為教學過程的重點環節。因此,通過施行開放誦讀、品味描寫手法、分析修辭方式等全新教學手段有助于完善閱讀技巧,提升學生文學素養,進而彰顯小學語文課堂的時代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教學的核心,閱讀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語文素養息息相關。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小學課堂的逐步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形式有所革新。然而,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仍存在兩方面的問題,其一是仍有一部分抱有陳舊觀念的教師以應試為中心,不愿意花費時間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其二,一部分教師雖然鼓勵學生大量閱讀,但沒有系統地教授過閱讀的方法,沒有啟迪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深層次閱讀,使主題閱讀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眾所周知,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并依據個人特點有選擇性地閱讀,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鍛煉學生的思維,而且能使學生通過閱讀與生活的聯結,感悟現實生活意義。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談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方法:
一、品悟抒情處,披文入情
誦讀是一門語言藝術,也是進行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在誦讀的過程中要掌握和運用好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和語速的快慢,在節奏上產生強弱對比、富于變化,將作者的情感傳達出來。誦讀可以使我們的視覺、聽覺高度集中,閱讀的文本便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時還可以培養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學習《七律·長征》這篇課文時,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帶領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蘊藏在這首詩里波瀾壯闊的情感。首先,指導學生明確字詞音義和詩歌斷句,在面對不同語句的不同情感所運用的語調和朗讀方式也應隨之改變。例如,首聯開篇直接點明紅軍“不懼遠征困苦,笑看萬水千山”的大無畏精神,應以堅定、平實的語調進行朗讀 體會詩歌中紅軍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堅忍不拔和達觀精神:首聯直抒胸臆,贊頌了紅軍“不懼遠征困苦,笑看萬水千山”的大無畏精神,是革命英雄主義的直接體現;頷聯中“騰細浪”、“走泥丸”等詞生動地展現出紅軍將士對自然天險的不屑一顧。讀之應采用較為輕松、節奏較快的語調。而頸聯中一“暖”一“寒”的對比,既展現了巧渡金沙江的愉悅,又突出了飛奪瀘定橋的驚心動魄,在誦讀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語調逐漸加強,從激情轉變為痛心之情。而尾聯便是對全詩的總結和交待長征勝利的結果,誦讀時語調減慢,讀出跋山涉水后的豪情萬丈。總體上可采用教師示范、學生自主閱讀、分組朗讀和齊聲誦讀的形式,讀出氣勢、讀出理解、讀出精神。
二、品味描寫處,由淺入深
所謂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作者常通過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自然風光如在眼前,從而使敘述內容更加具有說服力。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重對文章描寫手法的分析,以此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深層意蘊。
例如,魯迅的《少年閏土》作為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所描寫的場景、人物細節都有特殊的寓意和思想價值。在課文中,對閏土的外貌、動作都有細致入微的描寫,并且同時采用景物描寫的手法烘托氣氛,渲染人物性格,使少年閏土這一形象從模糊至清晰。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項帶銀圈”、“手捏鋼叉”、“盡力刺去”、“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等重點詞語明晰閏土聰慧活潑、樂觀開朗、對生活充滿無盡希望的性格特點。讓學生重點細致地品味看似平淡的細節背后偉大的靈魂和本文的思想主題。
三、品鑒修辭處,尋幽入微
所謂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于各種文章,在語言寫作時進行表達的集合。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借代等,在文章中使用修辭手法,通過修飾、調整語句,可引人聯想,使所描繪的形象突出、生動、具體,特點更為鮮明,提高語言的表達作用。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通篇采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一詳細分析未免太不現實,但可以在大致了解的基礎上有的放矢,重點理解對漓江水描寫中的修辭。從語音修辭來看,用“靜”、“清”“綠”三個中心詞描寫漓江水,平仄變換,互相搭配,讀之悅耳動聽;從句子修辭來看,第二段中以排比、對偶句為主,節奏鮮明整齊;從篇章修辭來看,借用了古代詩歌重章疊句的手法,反復吟詠漓江的水,具有一詠三嘆的效果。而“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一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體現出漓江的澄澈碧透,賦予學生新的審美體驗,使其回味無窮。
綜上所述,品讀詩文、注重描寫、探究修辭是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描寫和修辭的細節之處往往是文本核心內容的具體體現。教師如能依據教學目標,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結構,在挖掘文本獨特教學價值的前提下啟發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精心品讀、深度探究、發散思維,使其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周永華.主題閱讀的理念、流程及意義建構[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2(10)
[2] 周丹萍.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教師,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