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要:新時期下,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全面實行,高職體育教學也面臨著創新與改革,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可以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突出體育學科的育人價值。本文主要針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相關教育同仁以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學科;教學方法;改革創新;認識實踐
高職教育作為為我國輸送現代化、高素質、專業型人才的重要地基,體育是其教育體系的基礎學科,其可以實現高職學生心理和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對促進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和關鍵作用。但是當前,高職體育教學方法較為陳舊,導致學生課堂參與熱情不高,難以發揮其學科育人價值。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和體育教師需要認識到教學改革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方式和途徑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與改革,以貼近學生需求和適應時代發展的方式傳授體育知識,促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為其未來發展夯實基礎。
一、開展分層教學
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運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如果教師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難以實現學生所有體育素質的均衡提升,因此,教師需要摒棄以往的固化教學方法,積極引入分層教學法,綜合考慮學生差異,保證所有學生通過體育學習獲得心理和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首先,教師要結合高職學生具體情況,對班級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保證各個小組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身體素質相當;其次,教師還要結合當代高職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分組,以符合學生興趣的方式開展教學,調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保證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例如,在開展分層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喜歡足球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將喜歡籃球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保證各個小組成員志趣相投,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技能。
二、引入教學游戲
當前,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更大,學生為了在畢業后可以獲得理想工作,對專業學科更加重視,忽視了體育學科的重要性,在課堂中也不愿意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對體育學科育人價值的發揮帶來負面影響。同時,教師采用固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缺乏主動創新與改革,課堂略顯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和興趣,在這種惡性循環下,嚴重影響高職體育教學的健康發展。因此,教師需要結合高職學生的興趣愛好,積極引入教學游戲,通過游戲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其參與課堂的熱情。
三、突出專業特色
高職教育是為我國經濟建設輸送現代化、高素質、技能型以及專業型人才的前沿陣地,在創新和改革體育教學方法中,教師需要結合高職教育的育人目標,結合學生專業進行創新,突出專業特色,促使學生通過體育學習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幫助,體現體育學科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針對汽修專業的學生,其在畢業后需要經常與汽車零部件、維修設備、輪胎、工具箱打交道,其對體能要求較高,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中,要通過折返跑、跨越障礙跑等項目,鍛煉學生的耐久力和爆發力,提升其身體協調性、平衡力和體能。
四、應用信息技術
新時期下,隨著我國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其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更加深入和廣泛,高職體育教學也要摒棄以往教師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積極在課堂中引入信息技術,以其為依托進行教學方法創新與改革,提升教學的時代感和信息化程度。首先,在理論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當前,很多教師忽視了理論知識教學的重要性,在理論教學中也僅僅為傳授體育知識、體育規則和體育常識為主,教學內容相對枯燥,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將體育知識以圖片、視頻的方式直接呈現給學生,喚醒其對體育學習的熱情;其次,在體育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在體育實踐教學中,主要采用教師示范技術動作、學生進行模仿練習的方式,但是一些體育教師的技術動作并不規范,難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通過應用多媒體以及微課模式,可以將正確而規范的技術動作直觀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開展課堂自主練習,教師起到指導和組織的作用,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五、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體育作為高職教育的基礎學科,其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和積極作用,高職院校和體育教學需要給予教學方法創新以高度重視,在實踐中結合高職教育特點和學生實際需求,不斷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摒棄以往固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喚醒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促使其心理和身體素質的均衡發展,為我國輸送更多高素質、專業型的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丁秋同.“互聯網+”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新空間及動力培育[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 (04):81-85.
[2]王京國.基于職業教育導向下高職體育教育創新策略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 (06):14-15.
[3]胡搖華,蔡犁.基于應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導向下上海市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8,5 (05):32-38.
[4]任延東,陳曉丹,連文沖.關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 (02):163+161.
[5]王芬.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與職業崗位技能結合的教學改革實現途徑與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7,7 (1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