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紅?黃天娥?趙秀平?路景菊?秦嵐
【摘要】 英語在當今世界已成為國際交流首選語言媒介。在英語通用語(ELF)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要以培養“既能把國外先進文化引進來、又能把中華優秀文化傳播出去的人才”為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當中。本文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內容選擇上做了深入的探究,提出大學英語課程要教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普世價值觀念和體現民族靈魂的知識,并論述了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若干措施。
【關鍵詞】英語通用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劉琦紅,黃天娥,趙秀平,路景菊,秦嵐,河北經貿大學。
【基金項目】1.河北經貿大學2019年度教學研究項目:“‘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基于ELF理念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大學英語課堂的可行性研究”(項目編號:2019JYY65)。2.河北省教育廳2018年度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大學英語教學中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動研究”(項目編號:GH181081)。3.河北經貿大學2018年度教學研究項目:“學科融合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中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018JYZ07)。
一、研究背景
ELF(English as Lingua Franca)即英語作為通用語,指的是把英語作為不同國家或不同母語者之間交流活動的媒介語言。當今世界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增強,英語成為國際通用語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的推進施,中國在國際上交往與合作的對象越來越多,領域也越來越廣。現有的小語種外語人才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因此,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就承擔起了中國“一帶一路”大部分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的語言媒介的任務。
在此背景下,大學英語教育要為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現代化人才服務,要為中國與國際社會的雙向交流服務;要培養在國際政治經濟往來中,既了解對方文化、能把對方文化“引進來”,也能夠流暢地向對方傳達中華文化、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人才。具體到教學中,我們要突出強調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其在日后的涉外工作中能夠用英語順利完成各項交流工作;使其既能用英語來吸收國外先進文化,又能用英語來弘揚中國文化。這就要求大學英語課程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不僅要聚焦于英語國家的文化,同時也要兼顧中國文化,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融入大學英語教學體系,在向外傳播中華文化的過程中,發揮相對于其他學科的優勢作用。
二、優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內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能被外國人理解和接受。在英語通用語背景下,我們必須本著“先易后難、先通俗后經典”的原則來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適于普通外國人理解和接受的部分,把它們納入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當中。
1. 符合人類普世價值觀念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要首先融入大學英語教學。普世價值觀念,是指人類所創造的各種文化中共通的內容,即人類的共有情感。不論哪個國家或民族,不論他們說什么語言,其文化中都會有一些共同的部分,比如節日文化,愛國教育,誠實守信等等。這些普世價值觀念,任何人都能在自己的母語文化中找到相應的影子,因此不會存在理解障礙。
(1)節日文化。學生可以流暢地表達英語節日文化,但是對于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英語表達卻不很清楚。近年來中小學英語教材改革,有意識地克服了英語中的“中華文化失語”現象,但大學英語教材對于中國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知識并沒有進行更多探討,以至于學生對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表達仍停留在中學生的水平。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選取中英文化當中類似的傳統節日進行文化的對比學習,以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如中國的春節和英語國家的圣誕節都是最大的節日,節日慶祝的宗旨都是全家團聚,辭舊迎新。因此我們可以這兩大類似節日背后所透射出來的文化現象進行對比教學,增強學習效果。再如情人節。中英兩種文化中情人節的時間、表達方式及所反映的文化都不同。通過對比,讓學生熟練用英語表達西方情人節文化的同時,也能流暢表達中國的情人節文化。此外,中國的中秋節與美國的感恩節也相近,都含有在收獲季節慶祝豐收之意。通過對比教學,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表達中秋文化的同時,對其產生更加深刻的民族情感認同。
(2)愛國教育。全世界無論何種文化,都會包含熱愛祖國的部分,他們都會以各種方式教育自己的公民熱愛祖國。愛國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傳承其文化的重要基礎。對祖國的熱愛,在英語文化當中表現為對于國旗國徽國歌的尊重及對于為國做出貢獻的英雄人物的尊重。我們的學生比較熟悉英語國家的人們怎樣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可是涉及中華文化當中愛國教育的部分,學生表達起來就不那么得心應手了。因為中華優秀傳統化中愛國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素材都具備典型的“中式”特征,需要通過專門的詞匯來表達。因此我們要以典型的人物為線索,選取其有代表性的事例作為語言素材,以適當形式在大學英語教材中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熟知“中式”愛國教育的英文表達,從而在對外交往中傳達中國人愛國情懷時“有言可依”。
(3)誠實守信。英語教材中不乏英美名人誠實守信的故事,比如華盛頓總統勇于承認自己用小斧頭砍倒父親櫻桃樹的故事和林肯總統在當店員的時候為了歸還顧客多付的錢而奔走好幾公里送還的故事,可是中華文化中名人誠實守信的故事卻寥寥無幾。如此一來,我們的學生在對外交往中如何能夠流利地表達中國人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呢?鑒于此,在教授英語國家名人誠實守信的內容時,我們也可以適當加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誠實守信的名人事例,如商鞅立木為信,季布一諾千金,曾子殺豬等等,讓學生在英語課上把這些語言表達學會、用熟,在國際交往中“言有所依”。
2.體現民族靈魂的經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要重點融入大學英語教學。所謂體現民族靈魂的經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指的是具有中華民族特質的、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的獨特文化知識。這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要作為重點引入大學英語教學。但是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時要注重知識的廣度而非深度。
(1)文學與藝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文學包括古詩文、唐詩宋詞和古典小說等。
由于英語和漢語在語言表達形式上完全不一樣,英語是表音語言,漢語是表意語言。所以英漢兩種語言在文學形式上對應物比較少,除了小說以外,基本不具備可比性。漢語文學作品,對于不具備一定專業漢語知識的外國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因此,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文學知識,只需要簡單了解一下代表性的作家,以及中國古代四大古典小說的名稱和大概故事情節即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及他的文學作品,在大學英語教材中應當有所涉及,因為這是全世界人民關注的焦點,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在學生將來的跨文化交流中出現的概率較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音樂美術繪畫等藝術作品,屬于有形的東西,在英語當中的表達就簡單多了。在這方面,要側重于用英語向外國人介紹中華藝術作品的特點、創作形式、創作手法等基本知識即可。
(2)哲學與道德。中國人有自己獨特的哲學體系,有區別于其他民族的不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說英語的人大相徑庭,就連中國人和英美國家的人落筆成文的邏輯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國際交往中,不熟悉中國文化的外國人往往會對中國人說話、做事、寫文章的方式表示很難理解,這也許是他們不了解中國哲學的緣故。所以我們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哲學的知識在大學英語課程中教授給學生,以期有利于他們日后的國際交往。
決定中國人行為標準的中華傳統道德標準中有很多與英語文化當中的道德標準不一致,甚至相違背,這是中國人和外國人在進行跨文化交往中產生文化沖突的原因所在。很多外國人不理解中國人的道德規范,在某種情況下甚至會誤解中國人的行為。所以對于一些獨特的但又是中華民族精神支柱的道德標準,如“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等,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著重介紹。
(3)科學知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必然包含中華民族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創造的各類科學知識。這部分知識除了聞名世界的四大發明以外,還包括數學(如圓周率)、天文學、農業、工業、醫學等。對于這些知識,可以采取通過學習代表性人物的英文傳記故事的方式,來熟悉它們所涵蓋的各類專業詞匯等等。因為除了專業性的國際交往以外,學生日后的跨文化交流,不會涉及太多此類專業知識,所以教學目標以能夠概括地介紹相關人物和其的成就即可。
(4)地理歷史知識。大學英語教學要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表達中國地理概況,包括面積、人口、行政區劃、地形地貌、旅游資源、民族及風土人情等等。中華歷史知識的教學要“厚今薄古”。學生要對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國情比較熟悉。因為在國際交往當中,人們更加注重的是當代中國社會所取得成就和成功的經驗。
有一點需要特殊注意,因為地理和歷史知識往往都是有機結合的。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香港、臺灣、澳門很感興趣,雖然是表面是地理問題,但跟歷史問題緊密結合,所以我們要在大學英語教學當中著重地突出這些問題的歷史淵源,來龍去脈,以便學生在給外國人介紹的過程中能“有詞可用”并“用詞準確”。
三、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措施
1. 優選現有教材內容,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校本教材。保持現有教材內容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當中,可以采取編制校本教材的方式,適當補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教學內容。
根據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可在一年級兩個學期的教學中,教授普世價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二年級兩個學期教授經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這樣由淺入深、由易入難,符合教學規律,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傳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2. 線上和線下教學相結合,保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時間和效果。在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后,教學總量勢必增加,而大學英語教學的總課時量卻不會增加。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教學和學習效果,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方式和手段,如云課堂,雨課堂,微課,慕課,私播課等,充分利用線上的各種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課下的時間,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 開發適合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應用軟件。雖然開發應用軟件在人力、物力及智力方面投入相對較大,但應用手機或電腦軟件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英語教學,直觀、高效,教學效果勢必會事半功倍。
4. 以考促學,建立合理的考評方式,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施。要打破傳統紙筆考試的陳規,創新適合于大學英語課程中考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力求讓學生學得牢、記得住、用得上。
參考文獻:
[1]趙嵐.在英語教學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中國高等教育,2016,17.
[2]張錄文.跨文化教育視閾下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討[J].高教學刊,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