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樂?蔣云華
【摘要】在大數據時代,基于雨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有著傳統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本文以有效教學策略理論為依據,結合地方本科院校的特點,探討大學英語教學與“雨課堂”混合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雨課堂;大學英語;有效教學
【作者簡介】羅樂(1980.10-),女,漢族,云南曲靖人,曲靖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語言學、少數民族文化;蔣云華(1966.03-),男,漢族,云南曲靖人,曲靖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教師教育、二語習得。
【基金項目】本文是云南省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改項目《云南地州本科院校互聯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模式研究》課題代號2015GY003及曲靖師范學院校級教改項目《大數據時代地方院校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策略研究》課題代號2016JY003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基于雨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學習與教學組織形式,是一個集視頻、音頻、圖片、文檔、網頁、交互式問答等教學資源,與預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與傳統的面對面教學融為一體的開放式課堂。在大數據時代,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改革中,混合式教學將成為大趨勢。(夏玲娟,2018)雨課堂與大學英語教學結合,有著傳統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同時也帶來很多的挑戰。本文以有效教學策略理論為依據,結合地方本科院校的特點,探討大學英語教學與“雨課堂”混合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有效策略。
一、核心概念
1.雨課堂。“雨課堂”是清華大學推出的基于微信和 PPT 的智慧教學工具,其主要的五大功能分別為,課前手機推送課件,方便學生預習;課堂中教師的幻燈片與學生手機微信接收圖片同步;學生在課堂上及時應答習題;彈幕式課堂討論;課后數據采集和分析(吳玲娟,2019)。
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清晰的教學目標指導下,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重點與難點;教師在課前,根據講授內容的基本特點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提升教學的靈活性;教師科學合理地組織整個課堂教學,體現教學的積極性,拓展知識面,深化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把握。教師注意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教師的引領與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教師掌握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充分了解其在學習方面的基本訴求,教學向學生實際需求傾斜;教師積極聽取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建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伍素芬,2011)。
二、基于雨課堂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多位學者對雨課堂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夏海玲,2018;曹野,2019;吳玲娟,張德祿,2019)。基本教學框架可以概括為,課前預習: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學生通過雨課堂PPT,在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符號資源構建的高仿真語境中,完成背景知識、文化知識等的初步學習。同時,學生需要初步自主學習理論概念,快速閱讀課文,將課文中的語言知識、重點單詞、詞組、重點句型等進行學習與整理,就所學內容,不懂之處進行標記、提問,同時提交學習報告。
課中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師生面對面教學,結合雨課堂的屏幕推送功能,對學生已學的背景知識、文化知識,以口頭陳述等方式進行檢測。學生就老師課前預留的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深入學習課文,包括課文核心詞匯、搭配和例句等;學生對課文進行功能性分析和批判性分析,即分析文章的篇章結構、長難句和語篇的銜接手段,推斷作者的態度并總結觀點等;學生進行合適性應用,即在雨課堂進行限時測試;最后,學生進行創造性應用,即小組合作圍繞課文的話題,在課堂上進行輸出練習。
課后復習:學生可在雨課堂進行自主復習,整理課堂筆記,并將課后作業上傳至雨課堂(吳玲娟,2019)。
三、地方本科院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結合“雨課堂”的優勢和挑戰
雨課堂作為一種智慧教學工具,尤其適用于包含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雨課堂在課外預習與課堂教學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教師可以通過“查看課件”,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根據學生預習反饋的數據,進行診斷性備課,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手機,參與限時答題和彈幕互動,課堂的靈活性和信息量被大大激活,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氣氛。學生可以按下“不懂”按鈕或者通過“彈幕”功能,提出疑問,課中的這些反饋數據,也有助于教師把控好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再者,雨課堂將手機變成了學習工具,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得到有效增加和延伸,學生以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上傳作業,極大地保證作業的獨創性和真實性,教師可以及時反饋和精準輔導。雨課堂能為師生提供完整立體的數據支持,能夠最大限度地釋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能量,真正地提高課堂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李劍,2019)。
當然,雨課堂的良好運行依賴完好的網絡和電腦的軟件的支持,如果網絡運行不穩定,教室幾十個甚至上百人同時上網使用雨課堂,它會出現卡頓甚至中斷的情況,極大地影響課堂教學。在地方本科院校環境下,受經費條件的限制,基于網絡的外語教學硬件設施和教學資源,與重點高校相比差距較大,這給雨課堂的使用和推廣帶來了極大的阻力。此外,非英語專業學生呈現出語言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策略不得當等特點。而運用雨課堂學習,學生在第二課堂需要完成大量的學習任務,這對學習者的自控力、學習能力、學習動機等都有較高要求。雨課堂教學環境,對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化教學與學習能力有較高要求(夏海玲,2018)。
四、雨課堂環境下大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探索
結合地方本科院校具體的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情況,對大學英語課堂是否能實現有效教學,筆者有以下建議:
1.以雨課堂數據收集為依托,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中,首先強調的就是,課堂教學要以清晰的教學目標為指導。但是程曉堂(2016)指出,“‘教學目標清楚’并不等于‘教學目標正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不等于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或應該做的。” 束定芳( 2013) 指出,“相當一部分( 教師) 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顧此失彼或走向極端: 要么過于強調主題知識拓展,未顧及語言知識講解和能力訓練; 要么過于強調語言知識講解或語言技能訓練,不關心教學材料中主題內容知識的拓展。” 同時,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很少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或者即使有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準確度和精細度也不高,只能做到大致估計。利用雨課堂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課前,根據講授內容的基本特點,結合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數據分析,可以很好地設計教學方案,提升教學的靈活性。在“預習詳情”中,教師可以查看學生對學習資源的自學完成情況,通過學習報告,自學感受,評論等信息,分析學生的學習難點,確定教學重點,靈活安排課堂中知識拓展和語言技能訓練之間的比例。教師掌握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能充分了解其在學習方面的基本訴求,教學才能向學生實際需求傾斜。
2.重點發揮雨課堂語言交互環境的優勢,提高課堂互動率和學生參與度。在對大學英語課堂互動的研究中,程曉堂(2016)提出,課堂上要做“沒有教師在場且周圍沒有其他學習者時,學生自己無法完成或完成效果不佳的事情。”課堂的核心要素是“相互合作和相互支持”,即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和支持。“無論是學習語言知識,還是訓練語言技能,都應該盡量以師生互動的形式來實現。”進而,程曉堂(2016)提出, “原則上,課堂上大多數時間里,應該能看到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要結合教學目的和內容,盡量設計互動型的課堂教學活動,如分享知識與經驗、討論觀點、解決問題、表達觀點和態度。教學活動要聚焦話題和內容,而不能聚焦語言知識。大多數情況下,課堂上的交流、討論等互動活動應該是圍繞某個話題及相關內容展開,而不是圍繞某些語言知識或語言形式。教師要學會使用有助于促進互動的課堂話語。互動話語的話輪轉換較為頻繁,鼓勵其他人參與,通常使用口語語言。”
這一點尤其適用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課堂。針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討論參與度不高等特點,雨課堂的交互功能,無論是限時答題、彈幕互動、投稿還是隨機點名,都為課堂互動注入了活力,并提供了多元的互動形式。教師可以把任何學生的投稿,推送到其他學生的手機端,實現知識的分享。可以通過分組的功能,組織班級討論,解決問題。通過限時答題、彈幕互動,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一直牽引在課堂互動中。用雨課堂組織教學,可以實現大量的互動,極大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
3.提升教師和學生信息化數據的分析能力,充分利用雨課堂數據收集功能,指導教師進行過程性評價,指導學生調整學習策略。針對地方本科院校的實際情況,需要以講座或者專門培訓的方式,提升教師和學生對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以往教師判斷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主要靠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從作業、測試和課堂觀察來獲得,這樣的數據收集過于零散和模糊,不能全面準確地指導教師有效調整教學。而在雨課堂的“課堂報告中”能清楚地看到課人數、學生數據、課件數據、課堂投稿等信息。學生數據,對習題完成情況與學生學習情況,提供完整立體的數據支持。課件數據,提供了學生不懂的課件數量,還有學生對課件、習題的評論,對于這些量化的直觀的報表,如何提取有用數據,分析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利用數據指導教師進行過程性評價,都值得教師學習。
對學生而言,雨課堂后臺提供的個性化報表,量化、直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動態,而學生也需要學習如何根據自己的學習數據,調整學習策略,針對性地加強練習。
五、結語
雨課堂作為“互聯網+”智慧教學的新型模式,能以科學、精準的數據,指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能很好地解決教學目標不清晰、不合理,課堂互動不足,過程性評價模糊等難題,對于教師教和學生學,均能有效提高效率,在推進教學軟件和硬件設施建設的前提下,可以進一步在地方本科院校中的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英語課堂上究竟應該做什么[J].山東外語教學,2016(1): 61-67.
[2]李劍,王晏.淺析雨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優勢與不足[J].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2019(8):81-83.
[3]束定芳.英語專業綜合課目標與教師素質——第三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授課比賽述評[J].外語界,2013(2):43-49.
[4]吳玲娟,張德祿.基于雨課堂的通用英語設計學習模式研究——兼論多元讀寫能力的培養[J].現代教育技術,2019(3):78-84.
[5]伍素芬.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海外英語,2011 (11):102-103.
[6]夏海玲.基于屏幕推送技術和“雨課堂”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