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瑜

[摘要]目的:對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進行詳細探究。方法: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分配方式,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于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對于觀察組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對兩組患者MMSE評分以及患者術后睜眼時間、語言恢復時間、首次應答時間進行統計和比較。結果:在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后,12h和24h,觀察組患者MMSE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在術后72h,患者MMSE評分趨于麻醉前;觀察組患者睜眼時間、語言恢復時間以及首次應答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結論:在對老年患者進行手術麻醉時,可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案,對于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比較小,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全身麻醉;腰硬聯合麻醉;認知功能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082-02
老年人身體的各項功能下降,對某些藥物的敏感性增加,代謝相對緩慢。在對老年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容易出現各類并發癥,嚴重時危及神經。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意識薄弱、思維混亂、自我判斷力和調節能力下降等。目前對于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的起病機理還不是特別清楚,可能跟老年人的神經遞質有關。因此,在對老年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要求選擇適宜的麻醉方式。在本次研究中,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進行詳細探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分配方式,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齡在65歲~83歲之間,平均(71.3±2.7)歲;手術時間在65min~140min之間,平均(82.4±10.3)min。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齡在65歲~81歲之間,平均(71.0±2.4)歲;手術時間在60min~150min之間,平均(81.8±11.4)min。
1.2方法:兩組患者在麻醉前30min進行肌注0.5mg阿托品,進人手術室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開放上肢靜脈通路,并對其靜脈滴注10mL/min的乳酸林格液。
1.2.1對照組:對于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依次靜注0.04mg/kg的咪達唑侖(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7040)、0.004mg/kg的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9)、0.3mg/kg的依托咪酯(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992)、0.1mg/kg的維庫溴銨(安徽威爾曼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539),3min后進行氣管插管,插管成功后連接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
1.2.2觀察組:對于觀察組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方式。患者采用平臥位,在其L1-2間進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給予3mL、2%的利多卡因(山西太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1989),觀察幾分鐘無腰麻現象后再追加0.375%的羅哌卡因(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03636)于硬膜外注射,直至達到麻醉平面。手術過程中若患者血壓<11.97/7.98kPa,需靜脈注射6mg麻黃堿(開封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826);若心率<50/min,則需加注6mg麻黃堿和0.5mg阿托品。
1.3觀察指標:在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前后,對兩組患者MMSE評分以及患者術后睜眼時間、語言恢復時間、首次應答時間進行統計和比較。
2結果
2.1兩組患者麻醉前、麻醉術后MMSE評分比較:在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后,12h和24h,觀察組患者MMSE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在術后72h,患者MMSE評分趨于麻醉前,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在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觀察組患者睜眼時間、語言恢復時間以及首次應答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3討論 老年群體是疾病的高發人群,而手術治療方案比較常見,可有效清除病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增加其存活時間。但是,老年手術患者年齡偏大,身體機能力明顯衰退,若長時間處于麻醉狀態,則極易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甚至可能發展成老年癡呆,所以應對老年手術患者選擇科學合理的麻醉方案。
本文取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分配方式,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于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對于觀察組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對兩組患者MMSE評分以及患者術后睜眼時間、語言恢復時間、首次應答時間進行統計和比較。全身麻醉在臨床中應用較為廣泛,它可經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而達到放松骨骼肌的目的,麻醉效果較為理想,然而該方法容易引起多種不良反應。且全身麻醉用藥量大,極易對呼吸及循環等系統造成不利影響。另外全身麻醉容易造成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硬膜外麻醉主要是將局麻藥注入硬膜外腔以抑制脊神經根,從而達到暫時性麻痹的作用,具有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等優點,因此在臨床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硬膜外麻醉的應用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能夠有效緩解心臟負荷能力,確保呼吸道的暢通,并降低術中應激反應;第二,麻醉藥物用量少,可避免多種不良反應出現的風險,降低住院費用;第三,有效緩解術后切口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及時進行咳嗽咯痰;第四,降低硬膜外腔置管時間,可有效降低神經根刺激征發生率。
在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后,12h和24h,觀察組患者MMSE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在術后72h,患者MMSE評分趨于麻醉前;觀察組患者睜眼時間、語言恢復時間以及首次應答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由此可見,在對老年患者進行手術麻醉時,可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案,對于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比較小,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