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凱
摘 要: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形成物理觀念,學會運用科學思維進行合作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感。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筆者認為急需創設一種開放式有力度的課堂環境,提高“社會參與”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們搜集信息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筆者結合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將問題式學案嵌入教學活動中打造開放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核心素養、開放課題、課堂推進
一、課堂背景
民主平等→社會參與(生生)翻轉課堂→互為師生(師生)發散教學→時代要求(家國)
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形成物理觀念,學會運用科學思維進行合作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感。結合新課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理念,再加上目前學習環境的太過被動,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達到樂學善學,養成勤于反思的習慣,學生筆者認為急需創設一種開放式有力度的課堂環境,提高“社會參與”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們搜集信息的意識,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去探索,因此筆者結合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將問題式學案嵌入教學活動中打造開放課堂教學模式。讓課堂不僅僅是課堂,而是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科學環境!
二、課堂依據
素質教育→核心素養傳統課堂→開放課堂固定模式→沒有模式
開放課堂是一種更科學、更高效、多角度、多維度的課堂模式。該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為學生導演課堂活動流程,形成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學習階段,幫助學生逐步完成知識構建,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開放性的教學環境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見性”形成由被動到主動的深度學習。在合作學習中由外在的合作探究內化為能力,升華為情感,科學有效的完成科學的構建過程。
依據:
(1)核心素養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三個方面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準繩,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以及六大素養和18個基本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落實途徑:1:是通過課程改革落實核心素養。2:是通過教育實踐落實核心素養。3:是通過教育評價落實核心素養。
(2)學習金字塔—愛德加·戴爾,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3)杜威的實用主義:實在、實用、實效
三、課堂說明
下面以主體性、遞進性、創新性為原則設計以下開放式教學課堂模式
1維:自學(物理觀念)—點對點(知識)
2維:互問-互答(科學思維)—點對線(方法)
3維:智講-智生-智探(科學探究)—線對面或點對面(能力)
4維:趣測-趣判-趣助-趣通(科學態度與責任)—線對面或面對體(情感)
四、課堂應用
學習全面促全能—物理觀念
完全發散處生成—科學思維
合作互助有共贏—科學探究
爭先表現要權衡—科學態度與責任
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說在無痕中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極大的增強了組內團結協作意識,是班級學習分為呈現良性發展。該模式可以用于新授課,也可以用于復習課等,使用靈活,效果顯著,真正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當然理論升級的同時,實踐還需要在教學中完善。
五、課堂推進
(一)漫談收獲:
1.胸口碎石不危機
學生在動量定理一節課的學習中提出了與生活相關的胸口碎大石的雜技表演,用動量定理知識巧妙的解決的雜技的奧秘。
2.兩臂隨球減沖擊
深入生活,尋找身邊,解決生活中最簡單的物理問題,做到學以致用。
3.推陳出新尋細節
一個動作的變化,一個眼神的改變,一個組合的生成,一個姿勢的形成,一種感受的變化……都會是學生們學習狀態的轉折點,所以我們尋找這些轉折點就是落實教育成功的關鍵。
(二)深談問題:
1.一抽到底
不能少數人的展示,無論小組長還是組內成員的分工等都嚴格熟練運用抽簽方式一抽到底,做到公平公正。
2.一言九鼎
誘惑的引導,教師在活動前、活動中,以及活動后的引導要做好準備,對于權威的權衡與分配要思考到位,提前規劃。
3.一覽無余
充分運用教材和課后習題,適時整理學案,把握權衡開放的程度。教材是我們教學的依據,課后習題更是一種智慧的總結和方向的引領,充分運用教材和課后習題首先做到了方向的正確性,在這個基礎上的發散思維必然是有效思維,也必然達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三)趣談感悟:
1.全面發展
自學創新(思)—總結歸納(智)—組織領導(能)—合作探究(情)
2.無形升級
學規律—有規律—創規律—無規律;
自我—無我—大我—真我
全程—全員—全面—全能
智商—情商—逆熵—人商
3.變中求變
新時代有新要求—創新人才
新高考已經變化—創新方案
新思考正在進行—創新思維
新樣本正在積累—創新數據
(四)巧談思考:
1.誰最了解學生—學生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讓誰成為“英雄”—學生
我不止一次的說過,“個人崇拜”不是教育教學的最高境界。真正的高手是將自己真正融入學生當中,成為學生的一員,所以翻轉課堂應該向互為師生轉化。
3.誰來甘當幕后—教師
讓學生體驗沖鋒的快樂。
教學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更多的都是常態課,而常態課的特點與其它課堂是不一樣的,簡單總結如下:
內容實用為好,高效開展最好,事半功倍為妙;
手段恰當就好,資源借鑒有效,素養落實才好;
發散思維更好,開放思維為好,全面發展生效;
分工明確高效,合作探究奧妙,情感升華落腳。
開放課堂是在教師的牽手服務下讓學生從知識到能力,再到情感的升華,培養了學生科學態度與責任,全面助力學生成長,形成和諧的“教”“學”動態氛圍。
其實開放課堂中教師是整個“活動”的主持人,起到貫穿全局的作用,當然既然是“開放式”教學課堂就不應該拘泥一格,教師也可以培養“學生教師”,讓學生成為老師,代替教師的角色等等方式展開教學。“教育不是一個人的智慧”我們可以發揮老師們或者學生集體的智慧,繼續開拓探索,相信只有在發展中創新才能在創新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