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廷明
摘 要:新課改一直強調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將課堂交還到學生手中。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勇于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究未知知識,從而促使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能力獲得提升,進而促使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得以優化。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優化;生活;實踐;多媒體
此次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猶如一股春風為初中數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生機,使得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往,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跟著教師的腳步走,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壓抑,在此情形下,學生的思維能以放開,導致學生缺乏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現如今,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以新課改的教學精神為指引,積極創設行之有效的、多元化的教學策略,為初中數學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
一、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創設生動教學情境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這句話告訴我們,千萬不能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那樣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缺乏生命力,學過之后往往會被“束之高閣”,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從現實生活中挖掘鮮活的實例來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從而促使學生能夠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去思考數學知識,從而促使學生在充分認知數學知識價值的基礎上,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認識不等式》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通過從生活中挖掘了鮮活的生活實例來引入不等式的概念。上課伊始,我利用學生團購游樂園門票的生活實例來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并提出了以下問題:假設初一一班有57名學生,全班學生要集體到公園游湖。游船售票處規定:未滿10人,船票以每人100元/小時收費;10-60人之間,船票以每人80元/小時收費;超過60人,船票以每人60元/小時收費。請問,怎樣買票最合算?這樣的問題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從而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紛紛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計算開來,并參與到了熱烈的課堂討論中。
二、開展動手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學習體驗
初中生的抽象思維尚處于發展階段,大多數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且他們喜歡動手操作,不喜歡枯燥的、干巴巴的講解。這就為初中數學教師在講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喜歡動手操作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動作實踐來經歷數學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并借助形象的具體事物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同時促使學生的抽象思維獲得顯著提升。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這部份內容時,我就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動手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上課伊始,我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活動來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是180°。學生通過動手折疊三角形,并撕下三角形的一部分,再拼接,展示,交流他們從中的發現,使得學生初步感知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接著,我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剛才的實驗過程,將動手操作過程轉化成了圖形問題,從而促使學生運用轉化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自主推理出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猜想、推理驗證等活動自主探究了數學知識,讓學生獲得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
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將以往只能靠教師口授和畫圖來講解的數學知識,運用生動、形象、立體的三維動畫加以直觀呈現,給初中數學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能夠大大降低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促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得到培養和發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更加直觀、立體的形式展示,從而促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培養。
例如,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表面展開圖》這部分內容時,我就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課堂教學。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根據展開圖判斷立體圖形,也能夠通過空間想象能力將立體圖形的展開圖畫出來。然而,由于初中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弱,因此,在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模擬功能將立體圖形拆開成平面展開圖,并將平面展開圖拼湊成立體圖形。我再結合生動的教學視頻來給學生講解立體圖形的展開技巧,讓學生的頭腦中自動描繪這一過程,從而促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總而言之,社會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的此起彼伏,決定了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必將推出歷史的舞臺,改進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的探索勢在必行。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地研究、實踐和探索更為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促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顯著增強,進而促使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得以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雷麗青.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6(18).
[2]陳晨.如何采取有效對策實現數學課的有效教學[J].新課程學習,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