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坤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給我們的教學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而高中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不斷完善的年齡階段,因此,有效的數學教學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途徑。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高中數學教師要正確認識到自身的教學目標,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正確的數學理論和學習方法,還應當注重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的成長,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改;教學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身為教師,我們大多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上,對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卻有所忽視,導致學生只會死學,卻不懂得如何運用所學知識真正地解決問題,致使教學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學生的學習經歷也失去了色彩。新課程改革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重視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當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發揮出數學教學的真正價值。
一、合理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
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畏難情緒,認為數學高不可攀,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通過有效的方法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不是通過死記硬背和做題,而是通過興趣來進行學習,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工具,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助于為數學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提升教學的質量。
比如,在學習“橢圓”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展開教學。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在任意的一個平面內,到兩個定點的距離之和是定制的點的軌跡,你們能想出是什么嗎?”剛剛聽到這個問題,學生很可能會產生疑惑,不知道從哪里開始思考,因此,接下來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進項實踐操作,在好奇心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得出結論。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傾斜的杯子顯示出的斜面、衛星圍繞地球運行的軌跡等資料,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橢圓,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習的效率。
二、加強數學文化的滲透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時會產生疑惑,不懂得為何要學習數學、數學學習有什么用途,導致學生只知道做題、解題,卻不懂得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來,感受不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高中數學教師要加強數學文化的滲透,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去探索數學知識對現實生活的促進意義,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認識,使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比如,在學習“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學生們較為感興趣的參軍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些概念:“參軍是有一定的條件,一般來講會對人的學歷條件、身高、性別、年齡、近視情況等作出一定的要求,但是不同的部隊也會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必須滿足全部的條件才可以,有的只需要,滿足其中的幾項條件即可,結合這些實際情況,你能夠和我們所說的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聯系在一起嗎?”這樣,就將教學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聯系到了一起,讓學生對現實生活進行探討,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學會將生活中的現象與教學內容聯系在一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數學史、數學思想等來滲透數學文化,使學生的思維獲得全面的發展。
三、改變課后作業的傳統形式
課后作業是教學的重要形式,但是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給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大多是圍繞著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而設計的,導致學生對課后作業的態度十分消極,僅將其作為一件不得不完成的任務,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高中學生正處于行動能力強的年齡階段,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布置開放性的課后作業,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比如,在學習“用樣本估計總體”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實踐調查類的任務。首先要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確保任務可以順利地進行。接下來就需要讓學生自主確定調查的方向,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選擇出自己小組想要的課題。之后就是展開分工合作,在可行的范圍內找出可靠的數據。接著就是進行數據的整理,并得出結論,制作報告。這樣的實踐任務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提升教學的效益。
本文針對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保持開放的教育心理,不斷地總結有效的教學經驗,重視學生在各方面存在著的問題,而不是只考慮學生的考慮成績,限制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形成客觀全面的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找出滿足學生成長需求的有效教學策略,使教學能夠適應新課程改革落實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艷玲.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5.
[2]袁丹. 新課改下談高觀點下的高中數學教學[D].西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