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敏
【摘要】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角色,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德育教育的水平都間接影響學生的個人成長。德育教育在班級管理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每一名班主任都應該思考如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加強德育教育。文章基于筆者的個人班主任工作經驗,簡要分析了面對八年級學生應該如何加強德育教育。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教育
八年級的中學生思想上和心理上正處于關鍵的成熟期,在中學學校教育中落實德育教育能夠推動班級管理工作有質、有序進行。德育教育和各個學科的教育關聯性極強,是推動中學生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重要形式。在班級管理工作實踐里需要滲透式德育教育法,從多個方面著手,將學生培育成思想和行為端正的優秀中學生。
一、八年級中學生的特征分析
青春期到來之際,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較之過去有了很大變化。身體的成長讓學生已經認為自己是成人,迫切希望融入到成人世界中并獲得相應的行為準則,渴望他人的關注并深入感悟人生。在這樣思想的驅使下,學生們往往陷入到矛盾之中,心理上呈現出了半成熟的特征:一方面渴望成熟,另一方面又渴望獲得幫助。盡管八年級的學生已經習慣了中學生活,但思想上正處于從具體邏輯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在辯證思維初始階段依然有一定的片面性特征。八年級的中學生人格特質具有鮮明的矛盾色彩,否定童年的同時又回憶童年,反抗家人約束的同時又依賴家人的呵護。總之,八年級的中學生兼具成熟感和幼稚感,總體上呈現出嚴重的不平衡性。八年級的中學生正處于九年義務教育的末期,這一階段的德育教育質量低下很容易讓學生做出錯誤的人生選擇。
二、中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加強德育教育的措施分析
面對這樣的中學生,中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更應該重視德育教育,防止青春期的學生誤入歧途,下面是筆者結合個人經驗對具體對策的分析。
1.將德育教育和實際生活緊密結合
德育教育工作不能限制于說教形式的禁錮當中,盡管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較之小學階段有明顯的提升,但心理上卻因年齡的成長很容易產生消極抵抗情緒。班主任要把握班級內學生的思想水平,開展和生活緊密相關的德育活動以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班級內開展感恩教育時,可以結合生活中部分學生因叛逆而和家長關系比較緊張的問題,進行“爸爸媽媽做的最讓你感動的事情是什么?”通過這樣的感恩教育和生活緊密結合,學生在家庭中能夠演繹好子女的角色,成為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且感恩父母的好學生。
2.以表揚為主樹立學生的榜樣形象
班主任在大部分學生的心中是有威嚴形象的,班主任的一句無意中的表揚和肯定很容易影響學生們的發展。正在青春期的學生渴望班主任的表揚和鼓勵,班主任要抓住這一點,激發學生的潛力和積極性。現階段的中學生喜歡模仿明星的言行舉止,對明星和偶像有崇拜的行為甚至將其視為奮斗的目標。基于此,班主任在德育教學中也可以設置班級內的“追星計劃”,通過“拾金不昧之星”“環保之星”等樹立榜樣作用,針對學生在某一方面的優異表現提出肯定,其他同學能夠不斷追隨并渴望成為班級中的“一星”。在這樣和諧的班級氛圍中,不同同學之間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提升整體的道德素養。
3.實施公平的德育教育
不得不承認,大部分教師本質上更喜歡課堂表現突出、學習成績優異的好學生,但這種錯誤心理很容易導致德育教育出現問題。受到不同行為主體智力、能力和成長環境等復合型因素影響,學生的個性和學習能力也呈現出天壤之別。學生不能被分為三六九等,在班級管理實踐中,班主任要公平地對待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不代表學生不具備優良道德品質,而學習成績優異更不代表個人思想品質過關。堅持一視同仁的對待學生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關鍵。
4.應用實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德育方式
灌輸式德育教育逐漸被時代淘汰,讓學生成為德育活動的主體才能更積極地接受德育形式。筆者認為,初中德育工作實效性不強,忽視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是其中一大原因之一。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了德育的要求,德育工作的有序進行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地位,立足于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特征開展德育教育。過去的德育形式是教師主動說、學生被動聽的局面,應用實踐教育和自我教育形式可以在學生中間形成一股神秘的力量,激勵著班級內所有學生加入到德育教育當中。例如,在開展班級的“如何正確應用網絡”主題班會中,可以讓八年級學生獨立查閱資料,挖掘一些因沉迷于網絡而葬送一生的真實案例,通過這樣的自我教育可以實現警醒的作用。
5.注重和家長的配合
作為整個德育教育的組織者,班主任應該積極和家長進行溝通,宣傳學校、老師和班級的管理要求,各方保持工作的一致性,在共識中開展德育工作,齊心協力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誠然,很多學生在家庭內和學校內的表現存在很大不同,班主任要借助家長掌握學生在家表現,針對家長的錯誤教育提出意見和建議,在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重視對學生道德品質健全的培育,開展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為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儲備人才。
6.促使任課教師在教學之中滲透德育內容
盡管班主任是和學生們接觸最多的初中老師,但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其他各科老師一起的。除了班級管理工作之外,大部分班主任都承擔著學科教學的任務,時間和精力都比較緊張,經常會忽視日常的德育工作。基于此,班主任要和其他任課老師進行溝通,在各科教學中抓住機遇開展德育滲透教育,尤其是政治老師和語文老師,政治教學中關于個人思想品德的課程較多,這本身也是一種德育教育,而語文教材中的詩詞、經典人物身上含有的精神品質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契機,課堂上的內容和道德品質教育息息相關。班主任要積極動員任課教師,讓所有教師共同承擔德育教育的偉大使命,實現多個學科和德育教育的融合,這是學生內心能否真正成長的關鍵。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需要凝聚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的力量,在循序漸進中和細節把握中關注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班主任是整個德育過程中的引導者,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需要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反思,進而繼續落實到德育教育工作中,讓班級的每一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吳傳書.中學德育工作在班級精細化管理中的探究與實踐[J].現代交際,2017(14):162.
[2]陸德玉.中學班主任德育實效性研究[J].學周刊,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