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小畫
摘 要:在不斷推行新課改的今天,小學美術教學也在不斷改革和創新,互動教學模式就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對小學美術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對小學美術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對如何利用互動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成效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美術;互動教學;教學實踐
新課標核心教育理念就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開展教學,為此在教學中老師應加強和學生的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教學,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老師的教學理念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教學中還存在各種問題和缺陷,老師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并不斷改變和創新,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1 互動教學的內涵
互動教學就是通過營造多元互動的教學環境,促使教學雙方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探討,在此過程中達到觀點碰撞、思維拓展,激發教學雙方主動性和探究性,提高教學效果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
互動教學是教學改革中教育民主化的重要體現,通過不同思想觀念的碰撞達到雙方共同認可和接受的一致結果,互動過程是一種雙向互動對話的過程,而不是傳統單向傳輸或反饋的過程,因此互動教學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師生關系、教學關系,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從過去被動接受的學習轉變為主動求知、積極探索,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所以互動教學使得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對話和理解的過程,教學成為和諧、協調的整體,更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進步。
2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現狀
2.1 教學方式單一落后
雖然我們一直在倡導創新教學,但由于一直以來對美術學科的不重視和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小學美術教學一直存在教學方式單一落后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美術教學都是老師示范教學,在課堂上單調地講解美術理論知識和繪畫技巧,然后拿出一個參照物讓學生畫畫,缺少和學生的交流互動,也缺少給學生自由想象和創作的空間,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理論知識和老師的經驗,而沒有機會和空間去思考和表達自己的想法,繪畫也只是在模仿老師,缺少自己的特點和想法。所以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不但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還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2.2 考核評價機制不完善
落后的教學理念必然導致考核評價機制的落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出于對學生繪畫技巧和繪圖理論知識的評價,出于對一幅作品的評價,而忽視了作品中學生創意的體現,缺乏對學生創新的鼓勵,因此學生為了得到好的評價或高的分數,會選擇規規矩矩地繪畫,自身創作的意識和欲望被壓制,天性得不到解放。這樣的考核評價機制違背了美術學科進行美育教育、培養學生興趣和創造能力的教學目的,也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和實踐能力,阻礙了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2.3 互動教學成效差
小學生性格比較活潑好動,喜歡探索新鮮事物,所以在教學中合理運用互動教學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學習到新知識或者產生新靈感,從而利用想象力或靈感進行創作。但在實際教學中有的老師雖然認識到了互動教學的效果,但利用的成效卻比較差,有的老師對學生自主學習和平等交流互動的理解存在偏差,對學生缺少必要的約束,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散漫無序,或者說一些學習以外的話題,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有的老師教學脫離實際,和學生互動的話題或素材超出了學生的認知,互動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3 互動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3.1 改變教學理念,營造和諧師生關系
互動教學能夠有效開展的前提是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如果老師還是高高在上脫離學生,學生就很難有思考和表達的機會,所以老師必須改變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角色,將自己的角色定義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將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這樣老師才能夠和學生平等交流,學生也更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從而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互動教學的順利開展。比如在讓學生認識一件物品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什么圖案、有什么特征、有可能用來干什么等等,讓學生觀察和想象,并鼓勵學生自由發言,然后將學生觀察的特點都記錄下來,此時再讓學生去繪畫難度就會降低很多。
3.2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互動學習
在互動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夠起到集思廣益的效果,通過思想、語言上的碰撞交流,能夠為學生打開新的觀察視角,幫助學生更好地觀察和想象,從而進行個性化創作,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比如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創設“風來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想象風是無形的,如何在圖畫中體現出“風來了”,讓人看到圖畫的第一眼就能想象到風,然后讓學生將自己的畫展示出來,并向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構思,比如有的學生畫出樹枝擺動,有的學生畫了小草彎腰,有的學生畫出氣球飛走,還有的學生畫出小船鼓帆起航,每個學生觀察的事物、創作的手法不一樣,創作出的圖畫也各有特色,在師生交流或生生互動中,學生能夠取長補短,從而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間,提高自身的創作技巧,不斷提高自身美術水平。
3.3 組織生活實踐,引導學生思考探究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學實踐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能夠提高學生的認知,拓寬學生的認知,幫助學生全面成長,所以在美術教學實踐中老師應積極和學生互動,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的美術功底和美術意識。比如老師帶來學生觀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樣的花草,在不同的生長環境中有什么區別;同樣是生氣,不同的人有什么表現;同一樣事物,如何用不同的顏色體現出不一樣的氣氛等等,通過學生的觀察和老師的引導,學生的美術技巧就會有很大的提升,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4 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老師必須重視學生素質的提升和能力的培養,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應合理利用互動教學模式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究,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賈佩佩. 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J]. 考試周刊(65期):175-175.
[2] 蔡鳳. 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 新課程導學, 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