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玲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給小學語文提出新的挑戰,要求教師重視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有自主學習閱讀知識的能力,進而逐步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感,樹立學生的閱讀自信心,促使學生帶著極大的興趣參與到語文閱讀學習活動當中,令學生由“被迫式”閱讀逐步轉向為“主動式”悅讀,以便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素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遵從新課程“以生為本”理念,創建出獨立的、個性化的閱讀空間,讓學生有發展自我的平臺,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基于筆者多年教學經驗,就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悅讀;自主能力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語文教學的“天平”逐步向閱讀傾斜,這就意味著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必須跟得上教育和時代的發展,才能夠切實減輕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重任,這遠比教師“耳提面命式”的辛苦說教效果要好的多。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以便學生能夠有能力在浩瀚的書海之中暢游,豐富學生的認知和精神,熏陶學生的品格,進而逐步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和語文素養,助力學生健康成長。那么,具體該如何開展語文閱讀教學你?
一、巧借多媒體,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 ,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十足的興趣參與到閱讀學習過程中,便于教師高效開展接下來的教學。這就需要教師緊跟時代潮流,接受新觀念、新思想,創設多樣化、現代化的教學課堂,借以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多媒體時代的來臨,為教師創設高效化的閱讀課堂提供契機,它能夠借助聲頻并茂、圖文共存的優勢,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讓學生能夠迅速將視線拉回到閱讀課堂學習活動中,令學生攜帶興奮因子,參與到語文閱讀活動當中,積極進行閱讀探究,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開啟學生的智慧,讓學生能夠快速“吸收”閱讀知識,助力教師開展高質量的閱讀教學,進而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拿《秋天的雨》一課來講,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為讓學生直觀看到文本當中秋天繽紛的色彩,感受秋天豐收的景象,觀察深秋中各種動植物準備過冬的情境,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播放有關秋天景色的圖片或視頻,為學生提供一場視聽盛宴,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運轉思緒積極跟隨筆者的腳步進行思考,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跟隨著作者的視野去看秋天的大門打開之后所產生的景象,促使學生帶著十足的興趣進行一場靈魂的旅行,進而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問題點燃思維,調動學生悅讀積極性
鮑波爾曾經說過:“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觀察。”由此可見,問題對于學生學習來講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它是學生思維的助燃劑,讓學生的頭腦產生風暴,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其逐步迸濺出耀眼的火花,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性學習活動,便于教師利用“悅讀”教學培養學生個性化、自主性的閱讀能力。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有著極大的影響,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刺激學生的閱讀思維。要知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產生都是始于問題,正是有了問題,才會激化學生內心的矛盾,讓學生產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才會積極、主動進行思考,便于教師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問題教學情境的創設,深入到閱讀文本中,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問題情境,以便點燃學生的思維,誘生深入,有效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由“被迫式”閱讀逐步轉向為“主動式”悅讀,逐步喜歡上閱讀,愛上閱讀,并形成悅讀習慣,教師今后才能夠達到“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相長”的目的,提高教師的閱讀教學效率和質量。
比如,在教學《荷花》一課時,為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魅力,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以便學生逐步掌握閱讀本文,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個‘冒’字寫得特別美。到底美在哪兒?請大家想一想,‘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么字?”“‘挨’和‘擠’所表示的詞義程度不同,看圖,請同學上前指一指,哪處荷葉是“挨”著,哪些荷葉是“擠”著。”“眼前的荷花有多美?你怎樣感受到的?為什么稱它為‘一大幅活的畫’?”等等,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逐步通過語言感受荷花魅力的姿態,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美的體驗。
三、閱讀 悅讀,發揮學生的閱讀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除了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之外,還需要培養、發展學生的閱讀想象力,為學生今后進行個性化的創作奠定堅實基礎,這也是學生有閱讀上升到悅讀層次之后所達到的境界,能夠借助想象力創作出個性化的作品,有效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比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在學生閱讀之后,筆者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發揮閱讀想象力,對其中的留白部分進行個性化創作,以便逐步升華學生的閱讀情感和水平。如,作者詳細描寫了小女孩點燃火柴之后想想的畫面,其中有兩處略寫部分,也是文本當中的留白部分,教師可利用這兩部分留白鍛煉學生的個性化創作能力,讓學生改寫、編寫、或續編出相應的故事,在課堂之上進行展示或敘述,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培養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以便讓學生有能力暢游閱讀海洋,捕獲閱讀知識,豐富學生的認知,升華學生的思想,開啟學生的智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高效進行閱讀學習活動,提高學生閱讀質量和教師閱讀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 尚天平.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9(09).
[2]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 左愛娟,范興鳳. 中國校外教育. 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