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谷香
摘 要:新時期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化,使小學數學學科的教育教學極受關注,其中重點指出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延伸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此促進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現從教育教學角度探究如何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學科的課堂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引言
新時期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化,使小學數學學科的教育教學極受關注,其中重點指出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延伸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此促進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現從教育教學角度探究如何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學科的課堂效率。
1開展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
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發展,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不僅強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而且促進了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改革,增強了數學教學的樂趣。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發散,充分體現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一起解決問題,相互配合交流,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僅如此,合作學習還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通過自我思考和討論來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小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小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在枯燥的小學數學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再是個人單獨學習,而是大家一起學習,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都能夠參與學習互動,既學到知識,又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2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新時期教育的改革與實施,重點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和體會,從而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并從根本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與觀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全面提升。對于目前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并行實施的模式來說,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思想與觀念,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更好地參與和投入到小學數學學習當中,從根本上滿足新時期的教育需求,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另外,情境教學法作為新時期教育改革當中所形成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方法,不僅能夠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同時還能改善傳統的、死板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引入到學習情境中,從而引發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做到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狀態,另一方面還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呈現出較高的學習效率及水平。教師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可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構建合適的學習氛圍,并把學生引入到數學情境中,呈現出更好的狀態與水準。
3借助游戲、故事,創設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問題情境首先應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在學習興趣的引領下,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學習。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具有趣味性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的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多種方式有效地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為學生創設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既可以通過趣味游戲、趣味故事等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還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形式進行趣味問題情境的創設。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游戲及觀看趣味教學視頻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了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地提出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概念,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4注重教學實踐,讓學生在數學體驗中愛上數學
實踐是一種直觀的學習數學的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知識,還能增加學生的數學體驗。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多創造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愛上數學,從而在課堂教學中與教師積極配合,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數學實踐分為課堂實踐和課外實踐,課堂實踐,教師可以利用教室的實物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發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課外實踐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利用周末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教師也可以與學生家長建立緊密聯系,讓學生家長在生活中為學生增加數學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學校內外的數學實踐中適應數學,愛上數學,將數學當作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結合數學實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喜愛數學,在數學的過程中做到積極參與。
5合理安排提問方式,注重差異提問對象
實際上,教師在提問時無論問題本身怎樣,首先要關注的是學生個體。很多教師在提問時很喜歡問某幾個固定的學生,這些學生不是學習中的佼佼者就是對于數學科目有著自我獨特的邏輯思維和別樣的愛好,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好的更好,差的越差”這種兩極化的極端現象,這對于一個教師在教學當中出現的問題是不容樂觀的。學生學習是一個群體,不能說因為某個學生對于問題本身有著一定的難度,教師就在某些方面如課堂提問上來選擇“放棄”。這對于教師的原則來說是一件不體面的事情,同時對于學生本身來說既不利于學生發展,也是一種不公的表現。這種偏愛的教學方式會使得其他同學產生負面的學習態度,從而在學習中會提不起學習的激情和興趣,從而導致學生“一步差,步步差”這種惡性循環現象的出現,這其實并不全是學生本身的問題,在一定的程度上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師本身的觀念有關。所以說,教師在進行有效提問時要合理地安排提問對象,如此才能夠讓學生有著更好地發展。
結束語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與實施,逐步對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其中數學學科作為小學階段的重點學科,不僅轉變了教學模式,也構建和完善了教學結構,旨在有效提高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效率與水平。
參考文獻
[1]段興德.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7(35):37.
[2]李亮.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學周刊,2017(35):66.
[3]鄧細紅.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學周刊,2017(35):73.
[4]張愛明.激活小學數學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7(35):108.
[5]朝天區朝天鎮第二小學教師雷春燕.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N].廣元日報,2017-11-30(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