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蘭
摘 要:中華民族是經過數千年的歷史傳承并發展至今的,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很多文化和智慧,在當代語文教學中,就是對這些文化智慧傳承的體現,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更要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堅實的保障。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文訓練;整合分析
引言:小學是學生學習和成長關鍵的啟蒙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水平等優點,因此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正確的引導,為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要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將閱讀與寫作有效整合,共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寫作能力。小學生正處于愛玩愛鬧的年紀,因此對于閱讀和寫作的理解都還有所欠缺,教師要明確兩者整合的重要價值,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熱情。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價值
首先,將閱讀與寫作有效整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小學生由于生活經驗較少,在寫作中經常遇到難題,主要表現在學生頭腦中的寫作素材較少,掌握的寫作技巧和描寫手法也比較少,導致學生的作文訓練總是缺乏實質性的效果,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都是經過慎重篩選的,對于學生具有很強的教育價值,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模仿其中的寫作手法和修辭手法,與此同時也可以將優美的語句進行摘抄和積累,在今后的作文訓練中靈活的應用,提高學生的作文訓練效果。
其次,將閱讀與寫作有效整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有限,很多時候學生只通過課堂上的閱讀,對于其中的情感內涵和價值觀念感悟的不夠深刻,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作文訓練將一些故事進行續寫,或者是讀后感,讓學生在作文訓練的過程中將課文深層次的理解,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途徑
(一)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學生語言習慣的訓練
當代小學生寫作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實質性且有價值的內容,文章空洞沒有實際意義,這是因為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太少,在寫作時無話可說,沒有技巧可應用,很多學生認為寫作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寫作時大腦一片空白,導致小學生作文寫作的內容較為空洞,缺少專業性和欣賞性的語言。因此,教師必須要在學生的閱讀教學中培養其良好的寫作語言習慣,進行有效的作文訓練。例如:在部編版《秋天的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其中景物描寫的常用手法,分析描寫語言的特點,并且通過變通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寫作方式和語言習慣。
(二)閱讀之后,進行讀后感寫作訓練
教師要想將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進行有效的整合,發揮“1+1>2”的教學效果,一定要讓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在學生閱讀之后及時布置作文寫作的任務,在第一時間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加深學生閱讀中所學習知識的印象。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在閱讀到優美的文章之后,進一步進行情感的挖掘,掌握文章作者的情感內涵和寫作技巧,對學生感興趣的文章可以進行適當的續寫和仿寫,引導學生寫作思維的發散,促進學生將閱讀學習和作文訓練完美整合,而不會在寫作訓練時經常無話可說,無技巧可用。如:在部編版《美麗的小興安嶺》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學生閱讀之后引導其對文章內容和寫作方式進行總結,之后將自己印象較深的一個地點進行景色描寫,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進行及時有效的作文寫作訓練。
(三)組織教學活動,激發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愛玩愛鬧的年紀,對新鮮事物具備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想要將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有效整合,必須要鼓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親身參與,領悟語文的魅力和內涵,并且在閱讀中提高寫作的能力。教師必須要積極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感。例如:在部編版《盤古開天地》的閱讀教學和中,教師可以組織辯論賽、閱讀交流會、寫作比拼等,在教學活動組織的過程中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團結寫作的意識,在此過程中,教師從旁進行引導,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課堂,在興趣的指引下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作文訓練提高寫作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縱觀當前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可以發現教師不能再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因為已經不能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對于當代教育領域的發展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來說,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關注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整合的價值,并且通過有效的途徑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和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立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探析[J]. 中華少年.科學家, 2015(29期):18-.
[2]趙愛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整合路徑探析[J]. 吉林教育, 2017(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