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琴
摘 要:學術研究指出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語文教師對小學生開展課程教育的過程中出現多種問題,如重視智育但忽視德育,或者是比較重視知識技能的培養但忽視綜合素養的有效培養,這樣就限制學科教育的成效性。所以語文教師需在素質教育指導下分析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重視從小學生角度開展高水準的知識講解與學科能力的充分培養。基于這樣的教學需求,本文思考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哪些教學策略給班級學生開展有效的課程教育,進一步保障教育質量。
關鍵詞:語文教師;有效教學;教學策略;小學生;教育質量
前言:語文教師對小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入先進的教學策略,重點給學生們打造高水準的知識探究平臺,引導學生們對學科知識進行深度的探究。傳統的教學理念不能指導班級學生對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的思考,也不能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們對知識點的運用效果,這樣不符合素質教育所提出的能力培養要求。為此,語文教師應該分析可以借助哪些有效教學策略對小學生進行高水準的知識講解與情感態度的熏陶,立足這些教學策略開展更高層面的課程教育。
一、在主體性策略指導下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們的主體意識
研究指出傳統的教學理念不能指導班級學生對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的思考,所以語文教師對小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思考如何提高知識講解的有效性,這樣能增加學生們對學科知識的理解程度。素質教育更加關注學生們的主體性,通過發揮小學生的主體性能指導他們更好的參與到知識學習中,利于學生們得到更高層面的知識教育。所以本文認為語文教師需要在主體性策略指導下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們的主體意識。
一方面,語文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授課觀念和課程角色,更加關注學生們的主體性。對學生們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要革新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重視從學生們的認知角度開展針對性的知識講解與學科能力培養。另一方面,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和小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互動[1]。以“慈母情深”課堂教學為例,教師需要圍繞寫作方式、情感態度等方面和班級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強化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效果。
二、根據情境化教學策略構建更高水準的知識探究平臺,強化學生們的理解程度
在對小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關注到小學生的課程基礎和思維邏輯能力,根據學生們的綜合情況開展高水準的知識講解。因為小學生不能集中自身的關注力,在知識學習中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問題,這樣就限制學科教育的成效性。而情境化教學能吸引學生們的關注力,所以本文認為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情境化教學策略構建更高水準的知識探究平臺,強化學生們的理解程度。
例如對小學生進行“落花生”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改變之前的教學模式和知識講解理念,組織學生們對課程內容進行閱讀。之后讓學生們選擇扮演的人物角色,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情景對話,這樣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2]。最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們對文章中的描寫方式、段落結構以及情感態度等內容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這樣能引導學生們對課程知識進行深度的探索。語文教師通過開展以上幾方面的教學工作能吸引小學生的關注力,提高他們的理解程度。
三、運用激勵性策略指導課堂教學的開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教師需在素質教育指導下分析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重視從小學生角度開展高水準的知識講解與學科能力的充分培養,從而開展更高水準的知識教育。基于小學生體現出的成長特點——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與鼓勵,語文教師要想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開展更高水準的知識教育也應該運用激勵性策略指導課堂教學的開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對小學生進行“白楊”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運用激勵性策略對他們進行教學評價,引導班級學生更好的參與到知識學習中。無論學生們是否能正確回答自己所提出的思考問題,語文教師都應該肯定他們的參與行為,利于他們樹立知識學習的自信心[3]。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們的回答情況實施針對性的教學評價,這樣能增加學生們對課程知識的理解程度。
結論:綜上可知本文主要分析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哪些教學策略給班級學生開展有效的課程教育,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性。本文認為語文教師需要在主體性策略指導下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們的主體意識。同時,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情境化教學策略構建更高水準的知識探究平臺,強化學生們的理解程度。此外,語文教師要想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開展更高水準的知識教育也應該運用激勵性策略指導課堂教學的開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陶文義.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3):123.
[2]蔡凌燕.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構建與運用[J].名師在線,2019(07):74-75.
[3]張惠英.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Z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