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紅
摘 要:當前我國高校部分教師存在只教書不育人、敬業精神薄弱、過分追逐名利等不良現象,嚴重制約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塑造高校教師廉潔執教、以德修身的文化品質,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已經成為目前高校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分析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營造有利的師德師風建設氛圍、加強制度建設、倡導自我教育等有效路徑,以促進高校順利實施師德師風建設。
關鍵詞: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路徑
教師肩負著為民族發展和社會經濟建設培養人才的重要責任,他們被譽為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和根本。高校若要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順利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目前,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高校師風師德建設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嚴重制約了高校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引導督促教師提高自身素養,自覺廉潔執教已經成為高校面臨的普遍問題。
一、高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
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不僅決定著高校的教學質量,還影響著高校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因此,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還要有崇高的敬業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擁有嚴謹的執教精神和包容負責的教學態度,這事關我國高校的改革和發展。高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從思想上引導教師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引起教師的重視,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
1.師德師風建設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教師的情感道德和行事作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才和成人,決定著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是由教師工作的性質和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的,因此,古語有云“育人者必先律己”。不僅要擔當專業知識的傳遞者,還要成為精神道德的引導者和感染者,在道德情操和情感態度上成為學生的學習楷模。在點燃學生求知欲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完成教書的任務,還要完成育人的使命,培養出品德高尚、作風正派、知識淵博的高素質人才。
2.師德師風建設影響教育發展水平
近年來,我國各地高校持續擴招,招生規模明顯擴大,其一方面促進了高等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產生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尤其突出,國家規定普通高校師生比例應為14:1,但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未能達到這個標準,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隨著近年來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許多高學歷人才在畢業之后希望在高校就職。眾所周知,辦學質量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高校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方向。高等教育的內在發展規律決定了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為此,師德師風建設已成為各高校建設的基礎性項目,將決定著高校的發展方向和辦學定位。
3.師德師風建設影響民族素質
高等教育是以培養專業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在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主要取決于科學的發展,而科技的發展則取決于人才的質量,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則是由全國各高校培養和輸送的。為教師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讓教師認識到自身使命的崇高性和嚴肅性,自覺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綜合素質。
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途徑
教師作為高校教育活動的執行者和引導者,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而持久的。特別是高校教師,教學的對象都是剛成年的大學生,一方面他們已經有自己的世界觀,另一方面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在發展完善,最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和感染,因此,高校教師要在各方面都努力做好學生的榜樣和學習楷模。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各高校的高度重視和自身的不懈努力,若要提高教學質量,高校教育取得持續勝利,就必須有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提出以下發展建議:
1.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改進師德師風建設
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素質,師德最重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有了更高需求,提高教育質量面臨的主要矛盾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特別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分析師德師風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不斷提高工作科學化水平。
2.營造有利的師德師風建設氛圍
高校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促進教師健康發展,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道德建設,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營造重師德、講師風的教學氛圍。利用輿論弘揚正氣,樹立文明新風,堅決抵制各種歪風。
3.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激勵機制
完善教師的考核和激勵機制,是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手段,高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規范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明確提出實施辦法、建設目標、考核制度、保障措施、評價機制,并設置專門機構監督實施,充分發揮其約束力,推動師德師風建設朝著規范化、合理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4.關注教師生活,實現教師職業價值
物質生活條件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人的道德規范,當今社會,市場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需求日益增多,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能單靠呼吁和倡導,必須與教師的實際生活條件有機結合起來,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示自身能力,實現自身價值,將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自覺內化為情感需求。幫助教師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切實解決教師關心的突出問題,為教師解決后顧之憂,讓教師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教學活動,更加專心地進行科學研究和教學活動。
5.倡導自我教育,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高校要進一步強化教師的職業理想,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定期安排關于師德師風的講座,逐步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推動教師形成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職業道德規范。此外,還可以組織教師參加科技扶貧項目、假期到貧困地區任教、到發達地區考查學習等,讓教師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增強與社會各階層的聯系,進一步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體會到社會各界對教師的期待,進而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自覺進行自我教育,經常進行自省、自勵和自警,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做一個受社會大眾認可和喜愛的教師。
6.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覺悟
調查顯示在我國高校內,有部分教師對鄧小平理論缺乏足夠的認識,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雖然承認,但未能在內心中轉化成信仰。甚至部分黨員教師,由于沒有經歷過艱苦的生活環境,沒有接受過嚴格的黨內教育,在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方面還有待提高。引導高校教師認識到,選擇了教書育人的神圣職業,就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將教育事業的興旺發展視為自己人身價值的重要部分,自覺提高職業道德、業務水平,加強自身建設。
總之,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程,需要每個教師持續努力,堅持廉潔執教、以德修身,為構建和諧校園貢獻自己的力量。高校也應當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一項長期性工作加以堅持,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為教師營造健康和諧的教學氛圍,幫助教師解決生活和教學上的困難,完善獎勵機制,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懷著對社會、學生、科學負責的態度,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工作,自覺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道德情操,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感,自覺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有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
[2]盧捷.高校師德建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J]科教文匯,2008.
基金項目:
2017年湖南省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項目: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編號:17MS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