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慧
摘 要: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給現代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時代教育的熱點話題,旨在于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促使他們成為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短小精悍但意蘊深厚,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為此,本文探究了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文言文的教學策略,旨在于提高學生文化底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言文;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核心素養是指導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風向標,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與終身發展能力,以促使他們逐漸成為會學習、能創新、有底蘊的綜合型人才。文言文是承載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古人交流和表達的重要語言工具,在越來越重視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背景下,提高學生的文言文認知與理解能力,是當前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核心素養理念支持下的文言文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與審美文化,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其語文素養與文化底蘊的目的。
一、重視文言文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語言的建構與運用
語言建構是指讓學生通過在語文課程中積累、梳理與整合語言內容,逐步掌握語言文字的組成特點與運用規律,并在語言實踐中不斷豐富經驗,提高自身在語言情境中正確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的能力。據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應幫助學生積累與整合文言知識,以提高他們的認知基礎,避免他們在解讀文言文時出現力不從心的現象。
以《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為例,文中“及其日中如探湯”的“湯”字譯為“熱水”,而這個字在現代口語中常常用來表達“菜或面制作的稀狀事物”;“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這句中的“去”譯為“離開”,而在現代語言中用來表達“去到某個地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特定語境和主要內容來解讀這些詞匯的實際含義,并指導他們將這類古今異義字詞進行整理歸納。
二、領略文言文的語言特色,促進學生審美的鑒賞與創造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以及表現美的能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鑒賞文學形式、感受文學情感、領會文學內涵,可使他們逐漸建立高雅的審美意識,并在此基礎上創造符合自己審美的新事物。由此出發,教師可引導學生領略文言文的語言美、人性美與古典美,推動他們心境的陶冶與思想的升華。
在教學《伯牙絕弦》這課時,筆者首先利用古箏曲《高山流水》引入本文,讓學生在音律的渲染中感受情境之美,并帶領他們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接下來運用課外資料進行人物介紹,讓大家感受伯牙與子期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后來,人們常將“高山流水”比喻為知音難覓。如此將學生融入作者所創設的語境中,可使他們從多角度感受古典文化的語言美與情境美。
三、探索文言文的內涵意蘊,推進學生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精神的沉淀,是民族發展的原動力,文化傳承與理解是促使學生建立文化自覺與自信的基礎,更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本身便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形式,其不僅在寫作特性上表現出古人先賢的語言智慧,更是在內容內涵上蘊藏了散發墨香的道德修養與精神品質,是推進學生文化傳統與理解的極佳方式。
例如:在教學《學奕》這篇文章時,筆者在帶領學生解析完文章內容后,讓他們交流討論“同樣在向弈秋學習下棋,為什么兩個人的學習結果完全不同呢?”通過探究大家可知一個人學習時專心致志,而另一個人總是開小差不聽講,由此可見,在做事時只要專心致志就會得到回報,反之則會失敗。如此一來,便可使學生懂得“專心致志”這一品質的重要性,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翻轉課堂是一種將傳統課堂節奏顛倒的教學模式,其以網絡資源和信息工具為主要呈現載體,且其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語文思維是極為必要的,教師構建翻轉課堂進行文言文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增強自身辨識與歸納能力,在合作交流中提高思維的批判性與靈活性。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在課前根據課本內容與教學微課完成導學案,即讓他們根據閱讀文本與詞義注釋,首先了解文言文所描述的內容,然后結合課外資料,進一步分析文章故事情節與所包含的語文知識。在課堂環節中,教師可通過游戲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索行為,通過解讀文言知識、探索相關新知,使課堂學習成為他們開啟智慧、構建思維的過程。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要求各個學科要根據本學科的特質來凝練核心素養教學目標,以促使學生能通過課程學習得到知識量、學習能力以及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如此才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化發展。在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發展理念,可以促使學生從文化鑒賞發展到文化傳承,并增強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靈活運用,逐漸達到發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柴東升.立足小學語文課堂,加強文言文閱讀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2016(05):30-31.
[2]阮瓊.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10):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