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宇
摘 要:本文將針對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論述,并以此為基礎提出幾點解決措施,以期能夠為相關業內人士提高參考。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問題;解決措施
前言: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持續推進,如今高校內的貧困生數量也在持續增加。但在實際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過程中,卻存在貧困生認定困難、資助工作缺乏人文關懷等問題,致使資助工作無法發揮出其實際效果。因此該如何保證貧困生順利畢業已經成為了當下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問題。
一、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貧困生認定困難
(1)貧困生界定困難
現如今,由于我國社會貧富差距比較大,各地區在工資收入、消費水平上均有著較大的差異性,所以在對貧困生進行界定的時候,若只是依靠學生家庭的經濟情況進行評定,那么勢必會因為評定標準過于片面導致評價結果公平公正性不足。例如很多學生家庭在其本地區并不屬于困難戶,但在高校中的學習生活卻因為高校所在地區消費水平過高而難以支撐學費或者生活費用需求,對于這部分學生該如何界定,如今業內仍舊有著較大的爭議。
(2)高校難以核實學生家庭經濟情況
以下幾方面內容都會導致高校對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難以核實的問題。
①學生害怕在自己被確定貧困生以后,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會被其他學生所看不起,從而不參加貧困生評定。
②在實際評定工作中,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評定標準都較為傳統,通常都是采取飯卡消費、手機、電腦等設備使用情況來進行綜合評定,但有很多學生因家庭消費觀念的影響,自身對于消費需求比較低,因此不能夠完全通過該方面內容對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完全確定。
③在評定中,家庭困難證明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參考指標,但如今很多民政部門在對困難家庭進行確定的時候,有著較大的隨意性,再加上有一些學生家庭較為偏遠,未辦理相關的貧困證明,使得家庭困難證明不能夠充分反饋出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情況[1]。
④在評定過程中,參與評定的人員將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評定結果有著較大的主觀性,不能夠做到評定的公平公正性。
(二)資助工作中缺乏必要的人文關懷
隨著高校教育普及化的持續推進,如今高校內部的貧困生數量也在逐年上升。為能夠確保每一分資助都能夠發揮出其實際效果,如今的資助工作流程較為繁瑣,甚至很多工作都不得不分配給學生來進行完成。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輔導員就必須要做出一定的取舍,為能夠保證資助工作的效果,很多輔導員都會注重經濟資助,忽視資助工作中所必要的人文關懷,最終對貧困生的精神資助與物質資助不協調的情況,不僅會使得很多貧困生在長時間的學習生活中出現自卑、自閉等負面情緒,甚至還有很多貧困生為能夠保證自身的經濟消費水平,走上偷盜、借貸等道路。
二、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優化貧困生認定工作
首先高校要建立起完善的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并從學生入學開始變對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情況進行多方面的信息收集工作,具體信息收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學生的校園一卡通消費信息、學生手機號碼消費信息、學生的日常消費信息等。若是高校和教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發現學生有著家庭條件改善或者加劇情況,那么就需要對系統內學生的相關信息進行實時修改,確保系統內信息的真實有效性。其次高校輔導員和其他教師要通過暗訪、抽查等方式對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情況進行進一步明確,并對學生獲取資助資金后的資金流向進行確定,若是在此過程中發現學生有虛假上報或者對資金揮霍浪費等情況,那么就需要對相關學生進行嚴肅處理[2]。最后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困難家庭的評定工作,完善相關評價體系。
(二)增設校內外勤工儉學崗位
高校可以同眾多社會企業進行合作,為學生增設更多的校內外勤工儉學的機會。而學生則可以在保障自身學習效果的前提下,向學校進行勤工儉學申請,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資金來源渠道同時,促使學生能夠增加自身的社會生存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加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感知,體會資金的來之不易,進而產生對學校、對社會的感恩心理,激發學生的奮斗心理,促使其日后的學習和發展。當然,鑒于如今高校內有著很多貧困生,學校分配勤工儉學工作的時候應保持著“扶貧為先”的理念,給予貧困生更多的勤工儉學崗位,讓學生能夠通過自我努力來逐步改善自身的生活條件,該種情況也將會達成資助工作的一部分目標。
(三)加強思想教育及心理輔導
對于貧困生,處理樣對其給予資金資助以外,還要加強對其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輔導。高校需要在經濟資助的基礎上,在尊重學生隱私性的前提條件下,充分發掘學生的實際需求,然后根據學生的需求內容,輔以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形態來面對日常學習生活和資金資助,不會讓資金資助成為學生的一項心理負擔[3]。此外,高校要增設心理輔導課程以及心理講座,并通過定期心理檢測的方式來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的負面心理問題,增強學生自我調節能力已經抗壓能力,最終讓學生能夠樂觀的面對生活中的諸多挑戰,為學生未來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
總結:高校在對貧困生進行資助的時候,不僅要給予其適當的資金資助,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還要通過各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和社會責任感和感恩心理,確保貧困生資助工作能夠真正意義上發揮出其實際效果,促使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同時,讓學生能夠在畢業后回報社會、為社會的前進和發展貢獻出自身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譚紅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東省青 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3): 86-87.
[2]劉蓓.關于高校輔導員開展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幾點思考[J].無錫職業技術 學院學報,2016(5): 90-92.
[3]王峰虎.張宏才.西部地區地方高校貧困生資助的問題與對策——對陜西省屬高校貧困生資助的調查報告[J].軟科學.2015(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