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英 丁海玲 王瑩 許峰 朱繁曦
摘 要:當前互聯網+已全面滲透到我們的生活,養老問題作為公共服務的一個重要部分,當前也需要與互聯網+有機結合,以更加靈活的形式,多元的服務,便捷的渠道,完美解決當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區養老問題。現從互聯網+與居家養老緊密結合的優勢分析出發,探索互聯網+模式下的新型居家養老服務有效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當前國內的醫療水平、飲食保健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城鄉居民人口數量不斷增長,人均壽命逐步延長,老齡化成為我國當前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人口問題。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是目前很多老年人養老的首選,既符合了當前老人渴望居家生活的精神訴求,也有效緩解了養老院的床位壓力。但在居家養老的過程中,青年一代因為工作原因無暇分身,會對老年人照顧不足,尤其是在老年人被急性或慢性疾病困擾時期,會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加之上世紀七十年來計劃生育國策的推廣,使得當前青年一代所占人口比重較少,需要承擔的養老負擔也比較重。
一、互聯網+與居家養老緊密結合的優勢分析
互聯網+具有廣泛的拓展性,換言之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都將引起一次嶄新的行業革命,它不僅是兩者的簡單融合,而是可以借助互聯網在大數據和信息處理方面的便捷優勢,在更大的范圍實現有效的資源配置和服務創新,而互聯網+與居家養老的緊密結合表現出極大的優勢。依托“互聯網+”而探索新型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很好的協調了人手、時間、空間等方面的矛盾問題,青年一代能夠更加放心地工作,老年人養老問題也能得到妥善解決。
二、互聯網+模式下的新型居家養老服務有效模式
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是一項正在逐步完善中的新型養老模式,目前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簡要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服務模式覆蓋面非常廣泛
目前各地都在積極推進新型養老服務模式的覆蓋面,根據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服務已經覆蓋了生活照顧、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助等四大門類,六十余項細致化服務,可供老年人或家人自主選擇。其中養老服務的覆蓋面非常廣,用戶反饋也比較高,如生活照顧,包含衛生護理、衣服清潔、起居護理、床鋪用品衛生整理等,還包括就服務,如依據老年人身體特征,為其制定合理膳食餐譜,還提供包括上門制作、餐飲配送等細致化服務,除此之外還提供上門沐浴、外出沐浴照顧,也有一些代辦服務,如代購物品、代繳費用、代辦證件、陪護就醫、代為配藥等一體化服務,可以妥善解決子女照顧老人的后顧之憂。
2.個性化穿戴設備獲得廣泛應用
基礎服務的開展需要老人自己或家人通過微信、電話、App等渠道來提前預約,這類服務模式相對來講比較便捷,但是很多時候老年人容易遺忘。鑒于這種情況,近年來個性化穿戴設備得到了廣泛應用,可很好的滿足自動定位、自動提醒、自動收集數據的需求,尤其是在老年人獨自外出期間,方便家人隨時關注。以老年人外出旅游為例,如果偏離路線,系統會及時向子女手機發送信號提醒。再比如智能手環可以隨時檢測老年人的心率、運動情況等基礎數據,在緊急情況下還可以一鍵呼救。此外還有智能腰帶、智能運動鞋等在老人居家養老的過程中,可以主動提醒老人開展一些基礎的營養保健活動。
3.多元個性化配套服務正在逐步改善
在基礎服務全覆蓋的同時,我們發現老年人養老的生活已經日趨豐富,除了看書、讀報、散步等傳統活動之外,他們對智能設備的接觸率已經非常高,而且還有很多老年人對自己年輕時期因為工作而荒廢的一些學業有很強的彌補欲望。加之,很多老年人自身非常愿意接受和嘗試一些新鮮事物,以更好的豐富自己的空閑生活。因此在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得到有效保障的同時,為了使老年人養老生活可以更加多多元化,我們將探索一些新途徑以不斷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借助互聯網+居家養老的監管體系,可以更好的提高這一服務的社會信度和國家監管力度。當前已經在很多城市開展了電腦教學、樂器培訓、手工教學、繪畫教學、插花課程的試點服務,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這類服務的實現,除了單純依靠老年大學完成之外,一些本專科院校的大學生也可以參與這一項服務。如音樂學院的學生可以協助老年人培養音樂興趣,而美術專業的學生則可以進行一些繪畫教學工作,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還可以教老年人基本的電腦操作與電腦維護,更可以引導老年人通過網絡來開展個性化學習。這樣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品質可以顯著提升,有效預防老年癡呆,豐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同時大學生的實踐崗位可以進一步豐富,提升大學生的奉獻意識及養老尊老意識,具有廣泛的社會推廣價值。
總之,互聯網+居家養老可以很好的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生活需求,老年群體他們不僅需要基本的生活照料,他們對生存品質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因而他們需要更加專業的醫療護理,更加深入的精神關愛以及在突況下的必要性緊急救助,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的提出,很好地將個人需要與社會發展緊密融合在一起,在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同時,妥善解決了社會就業、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社區養老管理服務進一步提升等問題,對于城市整體人居環境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朱浩杰, 張海生. "互聯網+"背景下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模式研究——以溫州為例[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 2019(4).
[2]信亞楠. "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機遇、困境與對策[J]. 勞動保障世界, 2018(6).
[3]張公讓, 劉圣楠. “互聯網+”下的社區智能養老服務模式[C]// 第十三屆(2018)中國管理學年會.
[4]赫浩伯, 常悅, 李國韜, et al. “互聯網+”背景下的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優化策略研究[J]. 科技展望, 2017, 27(8).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9年度山東省社會工作研究課題《基于“互聯網+”模式下新型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探索》,課題立項編號:19RSW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