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霞

摘要:目的:分析接受再次剖宮產術的瘢痕子宮妊娠產婦的圍術期護理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方法:以90例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再次剖宮產術的瘢痕子宮產婦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90例研究對象分為2組,為參考組(n=45)孕婦提供圍術期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n=45)產婦采用整體性護理干預措施。結果:實驗組產婦術中出血量較參考組產婦少、母乳開始喂養時間較參考組產婦短,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參考組,對比2組產婦術中出血量等圍術期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產婦并發癥總發生率(6.67%)顯著低于參考組總發生率(17.78%),對比2組總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接受再次剖宮產術的瘢痕子宮妊娠產婦圍術期采用整體性護理干預可促進母嬰結局改善。
關鍵詞: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剖宮產術;圍術期護理
瘢痕子宮產婦再次妊娠出現子宮破裂等風險的發生率較高,再次剖宮產不但會導致手術難度加大,同時也容易引發各類并發癥,危及母嬰生命安全,圍術期為產婦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提高剖宮產的安全性。此次研究以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再次剖宮產術的瘢痕子宮妊娠產婦為研究對象,分析其采用圍術期護理干預的效果,探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以90例在我院接受再次剖宮產術的瘢痕子宮妊娠產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如下:均有剖宮產史;入組產婦與其家屬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如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壓、前置胎盤等妊娠期并發癥的產婦;患者傳染性疾病產婦;存在心臟等臟器功能障礙的產婦;神經系統病變產婦[1]。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90例研究對象分為2組,實驗組(n=45)產婦年齡21-40周歲,平均(29.5±3.7)歲,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為(39.5±2.1)周,27例肌層內妊娠囊型、9例宮腔內妊娠囊存活型、9例其他產婦,參考組(n=45)產婦年齡21-41周歲,平均(29.9±3.5)歲,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為(39.7±2.3)周,28例肌層內妊娠囊型、7例宮腔內妊娠囊存活型、10例其他產婦。比較實驗組與參考組產婦瘢痕類型、孕周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為參考組孕婦提供圍術期常規護理干預,指導產婦進行術前檢查以及術中配合,術后加強生命體征觀察。(2)實驗組產婦采用整體性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1.2.1術前護理? 評估瘢痕子宮產婦再次剖宮產術的可行性以及風險,掌握上次剖宮產手術的原因、術式以及產婦恢復情況,術前了解產婦的胎盤位置并確定手術方案。對瘢痕子宮妊娠產婦加強孕期管理以及健康宣教,盡量避免出現急診二次剖宮產術。通過超聲對上次剖宮產后子宮瘢痕厚度進行監測并根據產婦子宮收縮情況確定最佳妊娠終止時機。指導產婦進行各項必要的產前檢查,對其加強健康宣教,使其以最佳身心狀態接受手術。術前做好皮膚清潔等產前護理工作,詢問產婦的感受,對其加強心理疏導,緩解其焦慮等負性情緒[2]。
1.2.2術中護理? 術中需要密切監測產婦生命體征等情況,通過與產婦進行眼神交流以及握手等形式增強其成功分娩信心。術中若出現胎盤粘連等現象應該配合手術醫生進行人工剝離胎盤操作,密切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并加強體溫以及陰道出血等監測[3]。
1.2.3術后護理? 指導產婦盡快調整心理狀態并適應角色轉換,繼續對產婦生命體征加強觀察,為產婦提供飲食護理,待其肛門排氣后,為其提供富含蛋白質、熱量的易消化食物,適量補充鐵劑以及維生素,每日飲用米粥、鯽魚湯等湯類食物增加乳汁分泌量,同時還需要攝入富含纖維的食物以使其腸胃功能得到改善,確保大便通暢,加強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定期為產婦更換敷料以免出現切口感染。為產婦提供母乳喂養指導,縮短其開奶時間,待產婦生命體征恢復穩定后指導其盡早下床活動以降低靜脈炎發生率[4]。
1.3評價指標
(1)對比兩組產婦圍術期相關評價指標,主要包括術中出血量、母乳開始喂養時間、新生兒Apgar評分等,應用阿氏評分(Apgar)評估新生兒呼吸、脈搏、肌張力、運動反射狀態、皮膚顏色等情況,新生兒健康狀況越好則得分越高;
(2)對比兩組產婦圍術期產后出血、胎盤粘連、傷口感染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進行數據資料分析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表示計量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以t、χ2檢驗比較組間差異,若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兩組產婦圍術期相關評價指標對比? 實驗組產婦術中出血量較參考組產婦少、母乳開始喂養時間較參考組產婦短,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參考組,對比2組產婦術中出血量等圍術期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產婦圍術期并發癥情況對比? 試驗組產婦并發癥總發生率(6.67%)顯著低于參考組總發生率(17.78%),對比2組總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子宮瘢痕會導致子宮肌纖維彈性下降并影響子宮收縮,而且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出現前置胎盤、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等并發癥的風險明顯升高,會加大胎盤娩出難度并導致胎盤剝離面血竇廣泛開放,引發大出血并加大產婦死亡風險,再次剖宮產術手術難度明顯升高并導致手術時間延長,進而會加大術后感染率。為產婦提供整體性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使其提前做好心理準備,豐富其對再次剖宮產術危險性的認知,有助于提高其檢查以及手術配合度,為患者提供術中精神支持、生命體征監測以及術后飲食護理、運動指導等護理干預可推動手術進程以及術后康復進程順利進行,能夠顯著減少切口感染等各類并發癥并可防止出現妊娠不良結局[5]。
此次研究中,實驗組產婦術中出血量較參考組產婦少、母乳開始喂養時間較參考組產婦短,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參考組,對比2組產婦術中出血量等圍術期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產婦并發癥總發生率為6.67%,參考組總發生率為17.78%,試驗組產婦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更低,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接受再次剖宮產術的瘢痕子宮妊娠產婦圍術期采用整體性護理干預對于改善其母嬰結局可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莉莉.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部位妊娠的護理體會[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1):109-110.
[2]劉松梅,崔秋紅.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剖宮產術的圍術期護理[J].養生保健指南,2018,(52):178.
[3]舒琴.針對性護理在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中的應用價值[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8,(3):160.
[4]孟茜,毛凱.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護理干預對策與效果探討[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8,(1):187.
[5]周小霞.瘢痕子宮妊娠再次剖宮產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5):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