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
摘 要:數學實踐活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部分,它是教學改革過程中新的課程,已經成為教學中的弱點和難點。怎樣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發揮作用,進行創新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對數學教學有非常大的意義。本文主要就小學數學綜合實踐互動課開展的創新策略進行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實踐;創新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應添加綜合實踐活動有關內容,目的是將數學實踐活動從課堂之外搬入課堂內,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發展。這一舉措,不僅是教育改革之需求,更是教育改革之必然。自綜合實踐活動課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后,取得了非常多的好成績,而為了更好地跟隨時代發展步伐,還應不斷進行創新。這里說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考慮學生的實際經驗,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強調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通過比較全面的生活體驗對學生展開具有價值性的實踐課程。新課改提出之后,小學數學應該怎樣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目前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中潛在弊端分析
(一)學校對綜合實踐課不重視
目前很多教師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中通常都是一帶而過,一些教師把綜合實踐課改成學生自學內容,無法對學生進行指導,甚至有些教師會將綜合實踐課直接刪除。這種現象說明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程在教學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學生的分數,視野比較狹窄,無法真正理解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的重要意義。
(二)對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定位模糊不清
經過多次參加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情況,會發現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備課上,爭取在實踐活動課上可以呈現出更多的數學知識。教師將小學數學實踐課改成數學知識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對小學數學實踐課的定位不清楚,教師長時間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中輕視實踐活動,重視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對學生探索知識與發現的能力不重視。
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創新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
數學綜合實踐課是一門新型的教學模式,在不斷應用中已經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解決學生在數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提高自身探究能力,掌握數學的知識,實現主動獲取數學知識與直接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興趣與愛好,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與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讓學生可以進行自由自在的實踐活動。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深刻研究新課改內容,深刻理解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感性經驗,極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擴展數學思維能力。
(二)實踐結合理論,靈活運用教材
綜合實踐活動教材應做到豐富多彩,特別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而言,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征,有趣的課堂教學氣氛,尤其是課堂教學內容更容易讓他們集中注意力,充滿熱情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為體現出“豐富多彩”,便需不斷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即在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下,靈活運用教材。
以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元、角、分”為案例進行分析。在以往教學活動中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應用到多媒體技術以播放幻燈片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到元、角、分,但是從相關資料記載中得知,這樣一種教學方式幾乎沒涉及綜合實踐活動課有關內容,且學生只是在課堂上對相關知識點有所了解和認識,一旦下課所有的知識點都拋到九霄云外,到了第二天復習又回到了未學習狀態。基于此,教師需整合經驗,深入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內涵,對其進行創新,即要求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到一起,而不是一味強調實踐。如,同學們,請你們告訴老師1元等于多少角、多少分呢?小明手上有十元錢,他想去學校小賣部買一支鉛筆和一本筆記本,可是小賣部阿姨告訴他,最便宜的鉛筆和筆記本已經賣完了,只剩下3元1支的鉛筆和5.5元1本的筆記本了,請告訴老師小明如果買了鉛筆和筆記本,還有錢剩下嗎?緊接著便邀請2名學生上臺,1名學生扮演小明,1名學生扮演小賣部阿姨,由實踐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掌握元、角、分三者間的關系。
顯然,教師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形式向學生解釋元、角、分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即摒棄一味強調實踐的做法,而是將理論和實踐有機整合到一起,不止涉及本章節有關知識,還復習了“加減”等知識。由此不僅對新舊知識進行了鞏固,而且還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運算能力。
(三)重視引導作用,采取規范性操作
數學實踐活動課主要以學生作為主體,可以自主探索解決實際問題,此過程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在其中需要規范自己的操作,實現數學實踐活動課的最終目標與成果,數學實踐活動課通常包括五個環節。
1.確定活動主題與目標
在數學活動課開展之前我們會確定實踐活動的主題,但是學生不清楚這項實踐活動的目的。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需要引入適當的活動主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活動應該具有目標性。
2.制定活動規則以及分配活動任務
任務就是確立活動的行為規范,做到活動目的具體化。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大家協商之后確定活動規則與任務,提升學生對規則的理解,提高學生遵守活動以及完成任務的自覺性。
3.通過分組形式展開實踐課教學
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可以幫助學生承擔一定的任務與責任,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小組成員共同提高。
4.在分組活動中教師進行巡回指導
教師在教學中糾正學生的不規范行為,必要時應該協調小組成員的人際關系。教師還應該觀察各小組成員的活動情況,做好記錄,之后對活動進行總結與評價。
5.對實踐課進行活動評價與總結
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小組報告實際情況,之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教師需要評價小組成員的表現,抓住小組成員的情感與態度。
結語
總而言之,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時間并不長,但即便是這樣,相同的應用方式同樣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需不斷對教學內容、方式進行創新.
參考文獻
[1]胡六林.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2(01):48-49.
[2]張齊.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延邊大學,2018.
[3]丁楊華.“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策略研究”課題報告[J].教育科研論壇,2010(0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