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摘 要:結合游戲化教學模式,能夠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中,為幼兒的音樂學習打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利用游戲化教學措施來提升幼兒音樂教學質量,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學;游戲化策略;
幼兒初期發展階段,不管是語言、智力還是肢體都發展得非常快,在這個階段開展音樂教學,能夠初步引導幼兒審美意識的發展,幫助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幼兒能夠對音樂產生基本的認知,對于音樂產生學習興趣。如果能夠結合游戲化教學,會讓幼兒音樂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選擇容易記憶的音樂類型
幼兒年齡比較小,性格比較活潑好動,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音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讓幼兒能夠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教學方式,能夠讓幼兒在玩中學習和成長,提升對于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游戲教學還能夠幫助幼兒更加容易理解音樂教學的相關內容。如果學習的音樂內容有一定的難度,那么在學習中幼兒會跟不上教學進度,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可以選擇歌詞以及節奏非常容易傷口的歌曲,來減少幼兒音樂的學習難度,提升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可以選擇歌曲《打電話》,兩個幼兒分成一個小組,然后兩個人互相打電話,一邊打電話一邊唱歌:“兩個小娃娃呀,正在打電話呀。”這首兒歌的內容比較簡短,同時通過幼兒動作和表情的模仿,能夠加強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
二、精心設計游戲教學形式
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設計出內容豐富、方式新穎的游戲,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需要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在游戲設計中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選擇不同的游戲教學策略,更加符合幼兒的成長規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以幼兒為主的教學游戲,幼兒可以在其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可以配合游戲一起來學習《五指歌》,學生們自由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在唱到大拇指是爸爸的時候,教師伸出大拇指來扮演開汽車的動作。當唱到爸爸旁邊是媽媽的時候,教師伸處食指來扮演媽媽洗衣服的動作。通過這種自主性比較強的游戲,幼兒想要當大人的欲望被很好地滿足,心理上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同時動作模仿還能夠鍛煉幼兒的肢體協調性,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三、音樂和游戲相結合
通過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進入到音樂學習狀態中,幫助提升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歌曲《一分錢》,讓學生能夠跟隨著音樂的節奏來思考歌曲中發生的故事。歌曲中不僅有主人公和警察叔叔,還有好心的路人和觀眾。通過這種情景化、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幼兒能夠快速地了解歌曲中的信息,并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了解拾金不昧這種良好的思想品質,從小針對幼兒開展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成長過程中,開展音樂教育非常重要,能夠刺激幼兒的聽覺,幫助幼兒在音樂節奏中學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陶冶幼兒的情操。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幼兒的成長特點,精心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方案,提升幼兒音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