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慶全
摘 要:歷史作為人文學科的基礎學科,其對于學生思維的培養、理想信念的涵育、立德樹人的落實至關重要。高考是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近年來高考歷史考題的考查重點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再到素養立意轉變,依托新情境、新問題、新材料深度考查學生的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在新形勢下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解題能力關乎學生、學校、國家的多方面利益。本文通過對高考真題2017全國Ⅲ卷41開放型試題的分析,探討高考考查的考點、能力、素養,探究解題的思路過程,思考提高歷史解題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高考;歷史;解題能力
考試是對教與學效果評價的方式之一,近年來高考歷史題的考查重點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再到素養立意轉變,依托新情境、新問題、新材料深度考查學生的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在新形勢下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解題能力關乎學生、學校、國家的多方面利益。首先我們通過一道歷史高考真題來看考情:
41.(2017·全國Ⅲ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近代中國接觸的西洋“除了強大的武力,尚有別具一格的政治組織、經濟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國的藩籬為之突破,立國基礎為之震撼”。面對這“曠古未有的變局”,中國“應付的困難就從此開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這個大變化上”。——摘編自呂思勉《中國通史》等
圍繞材料,結合中國近代史的具體史實,自擬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闡述。(要求:明確寫出論題,闡述須史論結合。)
一、試題考點分析
1、考點體現:此題主要考查中國近代由農耕文明向近代工業文明的轉型,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與中國近代化演變的關系。
2、熱點體現: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不同文明在碰撞中交融發展。
3、能力體現:“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所學、描述闡釋事物、論證探討問題四大能力都有涉及。
4、素養體現: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二、解題思維過程
第一步:仔細審題,明確要求:審問題共有論題和闡述兩問;審限定中國近代史;審要求圍繞材料并結合中國近代史的具體史實。
第二步:閱讀材料,獲取信息:分層次:以句號為界材料可以分為兩大層次;讀信息:①西方工業文明給中國帶來極大沖擊②中國的應變艱難曲折③中國出現向現代國家轉型的新變化。精準獲取信息以解讀。
第三步:綜合信息,形成論題:綜合材料和中國近代史所學,圍繞主題,形成如下論題①工業文明的沖擊與中國社會的轉型②傳統小農經濟的解體和近代工業的興起③傳統政治制度的衰落與民主政體的發展④傳統儒家思想的危機和“西學東漸”。
第四步:結合所學,完成論證:①圍繞論題,邏輯清晰②結合所學,史論結合,表達準確(學科語言)③能多角度或兩個以上論據(孤證不立)④定位時空,史實具體
第五步:總結提升,形成結論:綜合以上論述,一定要回扣自己的論題
三、考生失誤問題匯總
1、審題不清,不能審全問題、審清限定、審明要求。
2、材料信息獲取不全,解讀信息不正。
3、調動所學時空意識不清;具體史實不準,中外史實關聯不到位。
4、思維定式:思維固化,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缺乏辯證、擴散、創造思維。
四、提高解題能力的幾點思考
(一)加強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培養以固本。解題能力的內核是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思維能力是學習、研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具體包括:辯證思維、擴散思維、批判思維、創造思維、逆向思維、歷史形象思維。只有加強相應思維能力培養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二)樹立正確的歷史認知觀以定位。唯物史觀指導我們認識歷史要堅持辯證的歷史的方法,因此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宏觀中觀微觀層級觀念。時空是歷史學科的生命線,學生沒有建立時空線索下的歷史知識體系,解題容易時空錯位,比如本題脫離中國近代史范疇調動具體史實。宏觀中觀微觀是建立史實層級關聯的邏輯紐帶,只有建立這樣的知識體系才能古今貫通中外關聯。
(三)強化審題的嚴謹規范以定向。正確解題的關鍵是審好題。歷史試題的設計規律性強:材料題的結構往往有題頭、題干、材料三部分。堅持問題導向,審清題干是審題的核心:抓住核心詞以明題型、緊扣限定詞以明時空、緊抓要求以明答案來源。堅持規范步驟:由題干到材料再到所學最后到答案,重視解題過程的規范,答案就會水到渠成。
(四)融入材料獲取解讀信息以定情。高考歷史試題多以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考查學生的四項基本能力。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是歷史學習的難點重點痛點,正確獲取和解讀信息同樣有章可循:首先審清題干問題所指,有的放矢獲取材料有效信息;其次獲取材料中的時空人事等要素信息點;再次綜合信息點,構建主題邏輯;最后緊扣問題和主題,關聯所學,在時空背景中理解分析,找到答案。
(五)調動運用所學知識以致用。知識貴在活學活用。首先要活學,就是把知識通過微觀概念、中觀主題、宏觀專題三大層級構建網絡化的知識體系以學活。其次要活用,以題干材料所限定的時間空間專題角度為邊界,找準材料與所學的關聯角度,定位具體時空下的具體史實,答題所問。
(六)加強錯題總結反思以提升。竹子之所以長高是因為每走一步都做一個小結,反思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會提升自我。學生總結反思如果流于形式解題能力很難有實質性提升。關于錯題反思可以重視兩大方面:一是引導學生轉變觀念重視錯題研究反思的意義。二是加強方法指導,精細化究錯:首先嚴謹解題規范,細化思路過程,查找思維誤區;其次針對具體錯因找到相應解決措施;再次針對性強化訓練,舉一反三;最后錯因歸類(思維漏洞、知識盲區、題型弱項、能力缺失),一一解決,總結經驗教訓。
參考文獻
[1]葉小兵:《老師的提問》,《歷史教學》,2005年第11期。
[2]管錫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