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香
摘 要:生物學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在高中時期的生物學科教學中,處于人格形成期的高中生,通過學習生物課程了解并培養良好的社會責任。對于高中生物課程教師來說,教學的目標不僅是知識的教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也是學科教育的重要任務。本文通過介紹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的實際案例,分析如何將社會責任感教育滲透到此項課程中。
關鍵詞:高中生物;社會責任感;教育目標
引言:對于高中生物教師來說,在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和改革中,需要不斷深入社會責任感的教育滲透,讓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生物學科的相關知識,還能成長為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意識的合格公民。
一、結合教材資源,滲透社會責任感教育
高中學習生物課程時,課本上的部分內容不易于理解的,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知識點,教師在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相結合,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學現象用正確的理論知識解釋出來的時候,學生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更容易的接收到知識點,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已經學到的生物課程知識一起討論和分析,主動的進行思考,充分調動自己的學習思維。
例如:在學習《生物科學與環境保護》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或是辯論,題目可以選取“地球,我們共同的家”或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為主題開展演講等。不管是辯論還是演講,都要求學生能夠與其他同學相互配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培養自己的集體責任意識,注重團隊合作精神,所以這些形式本身就是對學生良好的責任感的培養。現代社會中,很多面臨的社會問題都是可以用生物學科的知識來解釋的。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介紹以及分析食品安全、環境污染、人類遺傳病以及瀕危物種的保護問題,來充分的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當然也可以設置一個生物學科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們一起進行分析討論,并且給出解決方案,他們在對問題做出科學的判斷之后,也能從中了解生命的意義,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在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中,合理的利用教材資源,在課程中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意識是十分合適且重要的方式。
二、優化教學設計,增強學生的責任素養
教學方案的設計是教師進行課程教學前的重要步驟,在這一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十分重要,因此,高中生物學科的教育也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的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給他們社會責任教育,可以讓學生在接收到知識之后,自己成為宣傳生命科學知識的傳遞者,鼓勵學生積極的承擔科學知識傳遞的使命,不斷的發揚以及傳承生物知識技能,在增強學生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為社會大眾的責任感培養做出貢獻。
例如:在學習《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進行周全準備的情況下,在課堂上建構一個簡易的碳循環模型,這樣有助于豐富課堂設計,讓學生可以直觀的了解知識點,同時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好奇心。此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沙漠化、干旱以及洪水等自然災害下,生活環境被嚴重破壞的情景,通過這個手段,可以讓學生認真的思考為什么我們生活的地球生態系統會出現這樣重大的災害呢?帶著這樣的問題可以聯系到目前各國都十分環境問題,建設我們仍然繼續破壞環境,不知收斂與反思,那么生態系統最終會是走向什么樣的未來甚至是結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反思,作為這個星球上最有智慧的靈長類,我們已經做錯了哪些事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導入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生物學科知識,激發學生對此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并且帶著使命感來學習,讓他們更加珍惜資源,珍惜這顆星球上所有的生靈,保護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1]。
三、改變教學模式,利用探究式教學促進責任培養
在生物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促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他們積極思考的動力。或者采用角色體驗的方式,讓學生換位思考,通過角色扮演讓高中生在學習生物學科知識的時候處于一種比較“真實”的情感體驗的氛圍中。
例如:在學習《細胞工程》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能否進行克隆人的研究展開辯論;或者在學習《細胞的增殖》一課時,讓學生認真的模擬染色體的行為,以活潑生動的方式學習知識點。采用角色模擬的方式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還能讓他們在深刻理解生物教材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帶著知識來體驗現實生活或者是體驗和生物學科學習有關的某個角色,如此一來,身臨其境的學生通過獲得的真實的感受,對于社會責任感的理解也會更加的強烈。
還可以結合近年來的熱點議題,如干細胞、試管嬰兒、抗生素的濫用、轉基因技術等問題都是廣受大眾討論和存在爭議的。這樣的社會問題本手就是和社會的道德問題有緊密的相關性的。社會科學議題有的簡單,有的復雜,老師要結合教材內容適當選擇科學議題,引導學生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2]。
結論
通過上述的案例分享以及教學分析,教師應注意在高中生物課程中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此一來,教育教學才能進一步增強實效性。社會責任教育是一個持續的、不斷深入的滲透過程。學生的學習需要良好的榜樣,在教學課程中紅,可以通過講述袁隆平、童第周等生物學領域重要的人物的成功故事,鼓勵學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參考文獻
[1]王磊.社會責任感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187-188.
[2]劉俊行.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滲透社會責任感教育初探[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1(14):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