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莉
摘 要:作為伴隨我們一生的基礎學科,語文不但肩負著培養學生素質的重要責任,同時在傳播文化知識的同時指引大家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以及名族文化的滲透。筆者,根據實踐教學經驗,結合新課改理念,來淺談高中語文德育品質的培育方式與策略,通過對學生們的深入了解,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問題,利用品德理念進行命題寫作,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讓大家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
關鍵詞:德育滲透;高中語文;傳統文化
一、從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德育思想一直都是我們需要學生具備的個人素養,這一素養看似沒有邊際又沒有特定的方法與教案,可它卻時常出現在語文課本當中,等待著我們去開發利用。所以說,我們作為高中語文老師,應該首先具備發現德育素材的慧眼,并且能夠將之融入到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傳授專業文化的時候,不僅要結合文本情感,挖掘文本內涵教化點,還應該向大家傳輸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詩經-氓”、“竇娥冤”、“雷雨”、“孔雀東南飛”等等,都可以進行德育思想的滲透。魯迅先生曾言,將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毀滅并向人展示,就是悲劇。因此我們也應該引導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文章看待問題,用欣賞的狀態看待悲劇,尋找事物在被毀掉過程的價值,深思價值失去的原因,從而感悟人生汲取經驗,確保自我不會在未來生活中犯同樣的問題,同樣也讓大家感受到恐懼感與悲憫感,打動人心最脆弱最需要保護的那部分,大家才能在生活中意識到身邊的美好是需要保護與呵護的,從我做起,許多傷害別人的事可能就此被避免,我們還可以傳輸給大家這樣的話“喜歡欣賞悲劇的人,是不去做不法的事情的”,也告訴我們悲劇其實也是具備育人培德的價值。
二、對文本中人文修養的挖掘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在傳承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與創新,迎合新課改理念,強調大家的主體學習地位,以及自主學習思考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模式,讓大家飾演文章中各自的角色,通過真實的演繹,讓大家自行挖掘文本思想,讀懂角色的內在。在表演過程中,不由自主的就會產生帶入感,跟隨著情境角色一起愛、恨、情、仇,充分解讀文本角色的內在高尚品德情感后,轉化為自我的思想品德,讓德育思想能夠在無形中進行滲透。
例如:經典篇目“竇娥冤”一文時,就可以讓大家進行角色扮演劇中人物,
并通過影視資料的播放,讓大家對每個人物都有大概了解,而后讓大家根據自我的理解進行課堂演繹,模仿角色中竇娥寧死不屈、善良正直的品德,同時也讓大家感受到當時誰會的封建與殘酷,讓大家體會竇娥能夠在如此艱難困苦的背景下,還能堅持那份不屈精神和善良的認知。不知不覺中將大家帶入情境,深深體會到角色的品德,洗滌大家的心靈,讓大家擁有一個辨別是非對錯真假黑白的品德標尺,引導大家養成正確積極向上的三觀。
三、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思想的滲透
德育思想的最佳滲透方式,也是最直接高效的方式,莫過于課堂教學,不僅可以讓大家對充分掌握和了解課上教學的內容,同時又能夠達到德育教學目的。
例如:我們在教學“師說”一文時,我們可以讓大家分享自我心中的師者形象應該是什么模樣,而后大家一起探討最后歸納總結,作為我們教學過程的指導與調整。而后我們通過對文本的深入閱讀,讓大家深刻理解老師教學過程的意義所在。讓大家明白師者涵養的價值,理解師者育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通過這這樣深入的剖析解讀文本,讓大家對育人德育工作更加認同,并且產生尊師重道的優良美德。
四、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德育滲透
除了課堂教學,我們還可以借助晚自習的時間,來讓大家賞析“感動中國”的央視記錄片,讓大家通過觀看視頻,來感受故事人物的高尚品質。例如:兩彈一星稱號的科學家于敏,代領科研團隊,耗費多年心血克服種種困難,實現氫彈研究突破,讓大家產生崇敬情感。又如,吳錦榮老人家用自己磨刀賺來的辛苦錢資助災區,讓大家感受到高尚的精神境界。通過這樣持續不斷的點滴滲透,讓大家不知不覺中感受高尚情操,心靈得到凈化,德育思想漸漸生根發芽。
五、故事講述法來滲透德育教育
我們可以每周利用一次課堂時間,在確保課程進度的前提下,開展主體活動“我的道德日記”,讓大家在生活中記錄身邊所發生有關道德的故事事件,也可以通過信息渠道進行搜集整理,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講述,每周評選出一最佳講述人給予鼓勵和表揚,并且讓大家根據這一事例進行命題寫作,格式不限,重點是要寫出自我的理解與感悟,讓大家從講說到感受再到歸納成文,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語文德育素養培育。例如:損壞公物、與父母吵架頂嘴、夜不歸宿等等不道德行為。通過開展講故事活動,活躍了大家的思維,個人表達敘述能力得到鍛煉,增強了大家的道德意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寫作水平。
六、寫作中的德育滲透
寫,語文的輸出階段,寫作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價值,也是對大家掌握語文能力的檢測方式,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我們大多重點培養大家的寫作技巧,卻少有認識關注到寫作教學本身的育人作用。導致許多學生的作文略顯空洞與單薄,技巧合理內容不足,正所謂“文為心聲”,寫作的實際水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思想道德素養的實質體現。所以說,我們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寫作技巧的灌輸,同時高考應該將做人與寫作進行有效的整合,將德育滲透到教學當中。并且讓大家博覽群書吸收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讓大家不斷吸收道德品質的精神食糧,潛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道德素養,并且能夠用真情實感融入自我的作品當中,真正實現德育思想的內化。
參考文獻
[1]漆永峰.淺析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9(08)
[2]杜子騰.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思想培育策略[J].中學課程.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