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愛
摘 要: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對中學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要培養出更多的創新性人才。道德與法治是中學學科中較為重要的一門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因此,本文詳細的分析了在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創新意識;培養措施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到了知識經濟時代,而該時代最看重的就是創新型人才。一個民族進步的重要標志就是其有沒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同時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直接影響。中學生的思想意識還處于發展階段,具有較強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年,教師可以針對學生該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進而培養出更多的滿足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一、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缺乏較多的興趣,那么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也十分不集中,其無法主動的進行思考與探索,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的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所產生的焦慮心理以及壓力都會慢慢減少,保證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1]。在實際教學中,營造音樂、視頻、游戲等情境都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并且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學習效果也不斷增強。例如教師在講解的《法律在我們身邊》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關于法律事件的FIASH視頻,同時教師還要向學生提出問題,如:通過動畫內容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請大家想想,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我們的社會秩序、人生安全等將受到什么危害?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使得學生更具有學習興趣[1]??赐暌院蠓中〗M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進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鼓勵學生展開質疑
培養學生實踐創新素養的重要內容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因此,政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讓學生在問題中學習,讓學生自己完成思考,并且要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在具體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差異性以及個性進行尊重,并且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質疑,在與學生爭論的過程中會受到更多的啟發。教師對于學生的質疑以及構想給予肯定,不管其構想是否標新立異,或者是毫無新意,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深入進行思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腦海當中的閃光點不斷擴大[2]。例如教師在對“世界舞臺上的中國”進行講解的時候,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質疑:中國不融入國際會有什么結果?國際舞臺上必須要有中國的身影嗎,如果沒有國家格局會怎樣?這些問題既是學生不明白的問題,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教師要積極的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當今世界,中國是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已經為國際社會所公認。在世界經濟中,我國經濟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快速增長的經濟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國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更加推動了世界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提出質疑,并協助學生解決問題,使得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進一步訓練,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在中學實際教學中,教材僅僅是輔助作用,幫助學生深入認識自我,構建完善的人格與思想,因此,在具體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不斷創新,激發發散性思維,開拓自己的發散性思維空間。敢于使用“頭腦風暴法”,在課堂上積極的發言,大膽提問教師,將自己的觀點以及想法呈現出來,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多想、亂想,提出大量問題,還要將更多的思考空間與時間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發散性思維,全方位的解決問題[2]。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強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如熱點“中國的機遇與挑戰”,要讓學會站在不同角度思考該問題,有的學生認為中國加入WTO是機遇;有的學生認為中國加入WTO是挑戰;還有的學生認為中國不加入WTO也沒有什么損失……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既得到了想要的結果也培養了發散性思維。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然后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最后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發散性思維,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許芹.探究于初中政治課堂上培養創新意識的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136-136.
[2]劉學麗.探究如何在政治學科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J].好家長,2017(51):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