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紅
摘 要:伴隨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目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除了注重人才的能力,還提升了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在學校當中,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單單是對學習知識的把握情況,和對知識的應用水平,還蘊含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與看待事物的想法等層面。同時中學階段剛好是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生成的時期,物理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和對大自然的認識與科學思維的探究水平,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在中學階段的物理教學當中滲透核心素養的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中學;物理;核心素養
引言:在中學階段的物理教學當中,老師如若希望學生能夠把握某一部分的物理知識,就需要把核心素養教學和物理教學有效融合在一起,同時經過對應的教育教學方式把兩者有效結合在一起。即,中學階段物理老師需要把所教學的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素養教學有效融合,同時把核心素養滲透當作比較關鍵的一個部分。
1.中學物理教學現況
在過去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往往是把物理概念知識擺在教學的首位,通過具體的教學以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展開課堂練習,這種概念組合練習的教學即使能夠有利于學生迅速理解教學知識,不過,這種教學通過高強度的練習題解答與概念學習,并不能讓學生明白知識是怎樣得來的,沒有探究當中蘊含的深層物理含義。這是因為老師忽略了物理學史的價值與意義,大部分老師覺得物理學史在物理教學中的地位不重要,就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并無幫助。其實這樣的思想是錯誤的,物理學史當中包括物理概念的發展歷程,還有物理學家們探求實際的經過,針對學生而言,物理學史不單單能夠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還可以從中認識到諸多物理發展的奧秘。在目前的物理教學當中,把原本來自生活的物理原理變得復雜,單一,將學習和實際生活分離,導致學生對于物理學習得興趣逐漸下降,學習質量變低,所以,老師應該認識到物理學史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把物理學史的內容合理地融入實際教學中,合理展現物理學史的教學意義[1]。
2.中學物理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策略
2.1中學物理課堂培育學生物理觀念
“物理觀念”指的是以物理學角度生成的有關物質、運用與相互作用以及能量的基礎了解,是物理概念與規則在大腦中的提取與創新,是以物理學角度詮釋自然現象與處理真實問題的根基。比如,在教學“力”一課時,在中學階段的物理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在深入挖掘課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用心設立清晰明確的知識與能力目標,同時將知識和能力目標作為導向,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觀念。對于這個知識點的教學我們首先需要在開發課本教學內容的根基之上,明確了本堂課程的知識和能力目標,也就是認識到力的作用成效,懂得力的概念與力的單位和力的三要素等等。之后,在這堂課程當中,筆者將這部分知識和能力目標作為導向,真正培育了學生的物理概念,即力的相互作用概念,在中學階段的物理教學當中,學生將知識和能力目標作為導向,不單單可以夯實物理課程的基礎知識,還可以培育學生優良的物理概念,學生能夠以物理學角度造大腦中對物理概念與規律進行提取與創新,慢慢生成科學的物理觀念,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2]。
2.2提升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
首先,老師想要落實高質量物理教學,對課堂展開有效的管理,提升學生學習與課堂聽取的質量,就應該在課后展開具體的備課,將課堂的格局布置的井條有序,尋找出每堂課的關鍵點與困難點,并且還應該想好課堂上會產生的問題的正確解決對策。其次,老師還應該落實好每一堂課的導入環節,在教學以前,老師應該先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融入到課堂環境當中,繼而讓學生將注意力從下課時候的吵鬧氛圍中轉變到良好的課堂環境當中。在展開當堂課程的課堂導入環節時,老師應該注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繼而讓學生深化對課堂學習目的的認知,學生對于課堂目的的認知逐漸深入,之后的學習主動性就會變強,如此一來才可以更好地落實課堂的學習任務。
2.3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還能夠通過設計,把物理知識和真實生活中的事物關聯在一起,繼而把課堂導入變得更加靈活生動,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教學“速度的變化”有關知識時,老師為了能夠深化學生們對知識點的記憶,設立以下生活情境:“小紅騎著自行車從A點朝著相距3500米的B點以每小時700米的速度騎行,但是小紅到達B點是在六個小時左右,這是為什么?”根據簡筆算學生迅速得知,原本五個小時可以到達B點,可是小紅多花費了一個小時,這是由于小紅的騎行速度變慢了;之后老師要對物理課堂的知識內容與速度展開科學地把控。老師在教學物理知識內容的時候,應該懂得簡明扼要地敘述出課堂知識的關鍵知識,講解的內容應該順應學生的理解水平,還應該將很難學會的知識展開簡便化的敘述,繼而更有效地將新知識與過去的知識展開完美的結合。與此同時,老師在教學物理知識時,應該落實突出關鍵點與把握困難點,應該指引學生自主去探索物理學習的規律,同時培育學生的思維與水平,應該將物理知識貫穿在一起,實現層次性探究,繼而指引學生建設合理的有層次的學習體系,不斷喚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渴求。最后,老師還應該做好課堂的收尾環節,在課堂逐漸步入尾聲時,老師應該把握合適的契機,經過對學生提出疑問或者理清總結物理知識點的方法,來鞏固學生在課堂中已經學習到的知識,還能夠促使學生展開課下反思,繼而給下一堂課打下基礎[3]。
結束語:中學階段的物理課堂教學當中,有目標地貫徹物理學習意識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認識各個物理規律與物理理論的產生經過,減輕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畏懼感,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讓學生可以更加客觀地看待物理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還可以促使學生準確認識人和自然、人和社會之間的關聯,能夠勇于提出疑惑,堅定真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建立高尚的社會責任感與正確的科學觀念。
參考文獻
[1]王浩.初中物理實驗探究的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2]郝貴有.做好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幾個環節[J].科技資訊,2006(2):88-88.
[3]閻金鐸,田世昆.初中物理教學通論:初中物理教學法.上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