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 郭子亮
【摘 要】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那么班組負擔過重的原因、及如何減負、怎樣減負,本文做了一些分析及有意的思考。
【關鍵詞】班組;減負;供電企業;精細化管理;執行
一、造成班組負擔重的原因
仔細分析,除了企業對班組的管理要求越來越高這一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班組承擔過多的管理行為
班組是企業的基本生產單元,其核心任務是按公司的管理要求安全、優質、高效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班組最重要的一項要求就是執行力。但在現實工作中,確常常因為管理層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沒有承擔其應有的管理職責,而是直接“下放”到班組,使得班組不得不承擔本不屬于班組管理范疇的管理行為或工作要求。
(二)協同不利造成重復勞動
企業管理部門涉及方方面面,一些管理要求和內容存在相互交叉重復,但又“各自為政”,沒有統一標準,使得有的班組不得不就一件工作,準備數套資料,以應付或達到各相關部門的檢查和要求。而一些管理部門布置工作往往各行其是,各種報表、系統相互重復交叉,又不注意提前內部溝通協調,也讓班組重復勞動,甚至花了大把時間卻做了大量無用功。
(三)文字負擔過重
當前,企業對班組各類宣傳教育活動可謂細致入微,班組不僅搞生產,還有宣傳報道、思想政治學習、班組日志等等,這些工作本身是為了更好地引領、促進班組文化和思想政治建設,但是密度過于頻繁或不注意層次上的差別,帶給班組的就是文字負擔。
二、理順班組精細化管理與班組減負的關系
班組實施精細化管理是貫徹落實上級標準化建設、精益化管理的最好抓手。所以近年來,供電企業也在不斷加強對專業班組的精細化管理,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精細化管理的前題是細化管理,而細化管理是相對于以往的粗獷式管理而言的,也是在粗獷式管理下出現了太多的教訓下產生的,特別是對于生產管理,更是如此。所以,客觀地說,細化管理為員工增加了負擔,卻減少了災難。當然,任何事情都是物極必反,當細化管理走向了極端,當細化管理不再以工作為重心時,它就會切切實實地成為班組不可承載之重負。所以為班組減負也并不是簡單的減少工作流程或降低工作標準和要求,而是減去與之不對稱的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使班組能夠有精力、有時間、有實效地開展精細化管理,讓班組的精細化管理成為可能。
三、探討班組減負的幾個做法
要行之有效地為班組減負,管理層一定要從自身做起,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能。
(一)整合“有效資源”
1.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善于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數據傳遞和信息共享。涉及基礎數據時,由相應對口部門統一提供數據,避免多頭統計和統計方法不一樣造成的數據不準和工作重復浪費。
2.做好“頂層設計”。現在班組各種管理系統內容相互交叉、重疊,又各屬不同部門,管理層應該認真梳理,做好“頂層設計”,對交叉重疊部分,予以精減,或以一個系統的數據、流程為準。同時細致地排查和發現那些不符合精益化管理要求的、無用的制度、流程、記錄和表單等,堅決廢棄,使員工們騰出時間和精力用于生產工作,產生更大的效益。
(二)防止“疊加效應”
1.實行歸口管理。目前,管理層存在你要求你的,我部署我的現象,溝通少、協調少。結果是工作互相打架,時間常常沖突,任務交叉重疊。筆者認為,必須實行歸口管理,使任務下達和信息傳播更加規范和精要。
2.做到有的放矢?,F在實現信息化管理后,各個系統五花八門甚至其中內容交叉重疊,由于管理缺位,又屬不同管理部門并且分別考核,基層班組得安排專人負責各系統登陸,無形中加大了基層負擔。
3.務必去粗取精。班組學習的應該是各級領導講話的精髓,而不必像高層和中層那樣,照學全文;班組執行的方案也應該是簡潔明了,一目了然,不能讓人霧里看花,找不著北,又花時間費精力去揣測,去琢磨,甚至為執行方案而制定新的方案。
四、解決“需求矛盾”
(一)先簡化后安排
為了減輕班組負擔,要了解員工真正需要什么。可以嘗試將安全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體系化制度等進行全面梳理,分為ABC三個級別,A類制度必須掌握,B類需要熟知,C類則只需要了解。員工只需掌握本專業必須的制度(也叫“應知應會”)即可,減少班員的壓力。
(二)先消化后落實
管理層要有老黃牛的精神,要先將上級的政策、文件、制度等消化吸收,再將精華“反芻”給班組,結合實際下達任務,杜絕層層轉發的現象。
(三)先策劃后實施
管理者實際上也是一個策劃角色,安排工作前,必須事先做好策劃,預先決定需要做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將任務項目化、目標數據化、要求表單化,使班組能直接安排執行,使員工工作起來事半功倍。
由此可見,班組減負是一項動態的管理過程,還需要黨、政、工、團各方同心協力,齊抓共管,僅僅依靠哪一級哪幾個領導,哪一個部門抓是遠遠不夠也難以達到企業管理和班組減負的要求。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