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銀
【摘 要】《三國演義》是我國長篇歷史小說的開山之作。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百年的歷史風云。全書反映了魏、蜀、吳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斗爭,塑造了一批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關羽就是一位為歷代仁人志士推崇的英雄形象。本文主要從智勇雙全、義薄云天、剛愎自用等特征,對關羽的形象進行全面分析。
【關鍵詞】《三國演義》;關羽;形象
一、關羽簡介
關羽,字云長,原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他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關羽所用的武器是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82斤。因殺人逃難江湖,公元184年黃巾起義時逃至涿郡遇到劉備在召集人馬,便跟張飛一起追隨劉備,當時他只有23歲。
二、關羽的勇武與智勇
(一)過五關斬六將
第二十七回記關羽離開曹操,尋找劉備,一路分別受到了東嶺關孔秀、洛陽城韓福和孟坦、汜水關卞喜、滎陽太守王植、黃河渡口秦琪的阻攔,于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保護二位嫂嫂千里尋兄。曹操沒有給關羽通關文牒,是想讓關羽知難而退,而讓曹操沒想到的是關羽不但沒有知難而退,而且斬殺了他的六員大將,繼續他的尋程。過五關斬六將既表現出關羽的勇武,又體現出他對劉備的忠義。
(二)單刀赴會
單刀赴會是圍繞荊州問題而展開的,體現了關羽的智勇。由于劉備借荊州長期未還,孫權就派魯肅設計殺掉關羽而奪取荊州。第六十六回記關羽應魯肅邀請過江商討荊州之事,關羽為了捍衛國家尊嚴,同時也為了顯示他的英雄氣概,只身前往。魯肅早在宴間安排好伏兵,要殺關羽,關羽識破了其計謀,并用他的智慧全身而退。單刀赴會體現了關羽非凡的膽量和智謀,可謂是英雄之極。同時這種英雄風度充分暴露了關羽的好勝、輕率、虛榮,為后來的被殺埋下了危機。
三、關羽的義
(一)桃園結義的情義
桃園結義是劉關張三兄弟同生共死情義的表露。后人一直傳誦著這個故事,也有許多人效仿焚香結義。他們的情義天地可鑒、日月可表。關羽斬顏良誅文丑、護送二位嫂嫂千里尋兄都是為了實踐桃園結義的情義。
(二)千里走單騎的忠義
千里走單騎是關羽對劉備忠義的具體體現。第二十七回記劉關張三兄弟在與曹操的對戰失敗后,各自失去聯系,當時關羽身陷曹營,劉備投靠袁紹。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后,立即向曹操辭行,獨自一人護送二位嫂嫂千里尋兄。由于沒有通關文牒,分別受到了五關將領的阻擋,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后在張飛占領的古城中兄弟君臣夫妻得以圓滿團聚。可見,關羽無論在情義方面,還是在忠義方面,都做得很完美。
(三)義釋曹操的信義
義釋曹操是分析關羽“義”必不可少的故事,也是最動人的情節。第五十回記赤壁之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敗后必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一是考慮到曹操對關羽有恩;二是如果這時滅掉魏國,會對蜀國極為不利。結果曹操果然向華容道敗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和二笑分別笑出趙云與張飛,部下力戰使曹操兩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羽,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曹操無奈,只能聽從謀臣之言,親自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及曹操對他的恩情,并且在過五關之時斬殺了其六員大將,于是要放曹操離去,部下提醒關羽曾立下軍令狀,這時,關羽又想抓住曹操,但又見張遼苦苦求情,又動了同鄉之情,最后放了曹操。
對關羽而言義釋曹操是他義薄云天的具體表現,但他的行為又是極為不理智的,這等于在阻礙蜀漢事業的發展。
四、關羽的剛毅與高傲
(一)刮骨療毒
刮骨療毒是婦孺皆知的故事,該故事是關羽堅強剛毅性格的具體表現。第七十回記關羽攻打樊城時,被毒箭射中右臂。部下請華佗為關羽療毒,華佗要按常人的治療方法為關羽治療,但關羽讓華佗直接治療,不需要那些繁瑣的治療過程。在治療過程中,關羽以他超人的毅力忍住了疼痛。
(二)敗走麥城
敗走麥城是關羽留給后人的最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為關羽的人生生涯畫上了句號。第七十六回記關羽全力攻打樊城時,曹操為解樊城之圍,寫信給孫權,勸說孫權趁荊州后防空虛,是攻取荊州的最佳時機。孫權采納了曹操的建議,派大將呂蒙攻取荊州。呂蒙和陸遜用計使關羽放松警惕,乘機攻占了荊州。關羽得知荊州失守,見大勢已去,就退守麥城,孫權聞訊,派兵阻斷了關羽必經之路,最后關羽被捉。孫權勸關羽投降,關羽不但沒有投降,而且大罵孫權,孫權怕留下后患,就殺了關羽。關羽的失敗與他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等有著直接關系。關羽雖然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后人的心中。
五、總論關羽形象
關羽作為《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人物,他的性格是復雜的。他先前是一位義薄云天的豪杰,英勇善戰的英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故事的發展,關羽由一個普通的馬弓手已經成長為勇冠三軍,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將”之首。他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迅速膨脹,變得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目中無人。關羽性格的變化,正是他個人悲劇命運的直接原因,也給蜀漢事業帶來了重大的損失。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結果,關羽是無法改變的。同時,也使人們認識到——關羽是人而不是神。
參考文獻:
[1]羅貫中.三國演義[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2]張麗.論三國演義中的關羽[J].天中學報.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