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出發,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從七個方面總結了對中職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中職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社會成員都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是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因素,習總說過:“有一顆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一種敬畏”。
我們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發現,不少中職生不懂得感恩,缺乏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尤其是在感恩情感和感恩行為方面急需加強。我國學者劉湘潭、楊靜等人研究指出,中職生感恩缺失主要表現為:以己為中心,人情冷漠;孝心減退,理所當然地索取;缺乏社會責感,拜金主義傾向等。
目前,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絕大多數職業學校比較注重技能教育而忽視了感恩教育,把人立足于社會發展所需的綜合素養狹隘化。這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對他們正確的認識自我、適應社會生活非常不利。因此加強對中職生的感恩教育應是職業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近年來,我們在感恩教育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現把我們的體會和做法總結如下:
一、開展專題講座或主題班會,讓學生理解感恩的豐富內涵
大多數中職生理解的感恩只是停留在淺層次上,比如感恩就是幫助父母、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感謝等。事實上,感恩包含感恩父母、感恩同伴、感恩老師、感恩自然、感恩社會、感恩祖國等等。而深層次的感恩是承擔起自己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用自己的辛勞和智慧回報父母、老師和社會等。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全面意義上的感恩,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培養他們相應的情感和行為。近年來,我校每學期都要舉行感恩方面的專題講座,每個班級每學期至少舉行一次感恩教育主體班會,講座和班會促進了同學們對感恩內涵的全面理解。
二、加強學科滲透和全員德育,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和感恩情感。
近年來,我們學校提出了全員德育的基本要求,要求廣大教師大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把感恩教育有機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達到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同時,要求后勤服務人員也要發揚教育主人翁精神,在工作中通過言行舉止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這些舉措對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培養感恩行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營造感恩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
做為學校不僅要把感恩教育的相關內容寫在墻上、喊在嘴上,而且要落實在實際行動上。比如師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自己的親人之間、教師與學校領導之間要努力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做好學生學習的榜樣。比如,近幾年,我們學校在每個老師過生日時,全體同事都會通過微信送去祝福,在老師的影響下,同學們也會自己制作一個小禮物送給老師,或者發一條祝福短信表達他們對老師的祝愿和感謝。在學生即將畢業時,每個班級都會舉辦畢業季的相關活動,活動的主題則是感恩母校、感恩教師、感恩同學等。
這些做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感恩意識,也讓師生之間的關系、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四、通過影視媒體讓學生接受感恩教育的熏陶
平時,學校老師和班主任要多搜集一些與感恩相關的優秀影片或視頻資料,讓學生在班會課或其他合適時間進行觀看,這樣會讓同學們的認識得到提升,情感得到深化和升華。近幾年,我們學校會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感動中國》、《最美孝心少年》等頒獎晚會的視頻,通過觀看,同學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和升華,有了更強的感恩意識和更多的感恩行為。
五、通過有儀式感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和行為。
就像每周的升旗儀式一樣,學校也可以舉行感恩儀式,比如每周五我們學校都要舉行感恩儀式,在這個儀式上,全體同學會大聲朗讀感恩詞,表達對父母、老師、教官、同學的感激。此外,每年我們還會舉行一次學生成人禮儀式,在這個儀式上,既有老師的祝福,也有同學們回報父母、感恩學校、報效祖國、承擔責任的內心真實表達。
通過這種儀式感的活動,能讓學生的感恩意識和情感得到強化,進而有助于感恩行為的發生。
六、通過實踐訓練法培養學生的感恩行為
1、布置感恩作業法
感恩是一種習慣,老師要像布置其他作業一樣布置感恩作業,并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評比。我們學校每周五放學時都會給學生布置相應的感恩作業,要求學生在周末為父母或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周日返校時上交感恩行為照片、視頻或者心得體會。這種做法,讓學生的感恩行為成了一種習慣。
2、建立愛心檔案法
在我們學校,每個班級都有愛心檔案,班主任要求學生了解父母的生日、身高體重、興趣愛好等情況,然后記錄在班級檔案中,在家長生日的時候,當事人會表達對父母的感激和祝愿,全體同學也會送上真摯的祝福。這一舉措,融洽了父母與孩子的關系,聽到孩子們的祝福,看到他們發來的問候短信,許多家長感慨萬千,他們都說,孩子長大了,懂事了。
3、換位體驗法
學校可以開展我做一天小老師活動。在每班派出幾個學生代表形影不離地跟隨老師一天,了解老師是怎樣工作的,接下來,讓學生做一天老師,包括備課上課都要完成(老師可以指導),隨后再讓他談談做老師的感想。這樣同學們就會真正了解老師的不容易,從而更加尊重教師的勞動和感激老師。
4、專題活動鍛煉法
培養學生感恩行為的專題活動很多,比如在周末,老師可以組織學生走近敬老院,把學生對父母、對老師的感恩和愛加以擴大;每年的清明節,團委可以組織同學們為烈士掃墓,讓同學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自己的命運是和他人、和祖國緊密相連在一起的,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七、通過故事演講發揮身邊榜樣的作用
每學期,學校可以開展一次大規模的《講出我的感恩故事,爭做校園先鋒》演講比賽,通過故事演講比賽,既可以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也會讓同學們對感恩的認識更加深刻。
近幾年,我們學校每年都會在班級選拔的基礎上,在全校舉行一次講感恩故事比賽,要求所講故事為發生在身邊的關于感恩的真人真事,達到用身邊榜樣教育身邊人的目的。
幾年來,通過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不但師生之間關系和諧,學生之間關系和諧,而且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養也有了較大提升。
參考文獻:
[1]楊靜.淺談中職學生的感恩教育[J].科技致富導,2013,07(02):25-28
[2]劉湘潭.中職生感恩教育之我見[J].職業教育研究,2010,1.
作者簡介:孫志華,女,1969年2月出生,籍貫為河南省滑縣,現就職于鶴壁工業中專,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