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
摘 要: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課文有更好的理解,同時還能夠從另一方面來提高學生的聽說寫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寬闊,學會從多個角度來理解問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需要為學生挑選合適的閱讀教材,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閱讀方式,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段 閱讀教學 策略
一.前言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的重點在于讀,而核心在于體驗,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味地向學生講授,結果學生的閱讀能力很難得到提高。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高段語文教師應該遵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理念,增進學生的自主閱讀體驗,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
在語文教學和語文測試中,閱讀占據了很重的份額,學生需要在學習和練習時接觸大片的閱讀題目,這就需要一個較高水平的教學來輔助提升閱讀能力。然而,由于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在閱讀方面沒有顯示出應有的重視,加之小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待養成與學習方法的待適應,導致很多小學生在高段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能被及時地解決。這樣不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影響學生的閱讀和思考理解能力。再加之課堂上自主學習與自由討論的時間很少,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也大大不如以前。由此,我們需要做出有關方案,分析和研究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給出合理的教學對策,便是對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的最好提升。
三.小學語文高段閱讀的教學策略
1.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性
對于高年級的閱讀教學過程而言,教師首先仍然應當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性,要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與思維方式更好的設置教學過程,這樣才能夠創設更為高效的閱讀課堂。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首先,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的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感悟,要不斷提升學生們對于教學過程的參與。其次,也可以同學生間透過積極的交流溝通來不斷活躍學生的思維,這也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路。再次,教師還應當給予學生們更多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閱讀教學可以從以下3個維度逐漸展開,每一個環節都能夠讓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以體現。
(1)美文美讀,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驗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這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
(2)通過略讀、速讀的技能實踐,通讀課文,大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篩選信息。
(3)通過精讀、默讀的技能實踐,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學習從多角度深入解讀課文,并進行鑒賞性、研究性閱讀。
2.問題情境,促進閱讀理解
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學生理解能力較差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其在課堂學習中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時,通常不會主動向教師提出問題,這就使得教師難以即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到學生對于課文整體脈絡的學習理解。而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境來展開教學,以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的探究思維,并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反饋來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推動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理解,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有一個高效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講《別餓壞了那匹馬》這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將整篇課文閱讀一遍,再通過如下問題創設出問題情境:如父親打“我”時父親的情感變化,妹妹聽到哥哥的話時的心理活動等,然后讓學生自己去課文中尋找問題答案,隨后,教師依據所提出的問題挑選學生上臺講解,并對學生的講解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夠在自己探究所得答案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問題情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通過問題來深入到閱讀的探究中,進而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
3.培養閱讀習慣
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勾畫出文章表達較好的地方,及時對作者描繪事件、風景及人物較好的地方進行記錄,此外,閱讀習慣包括每天拿出固定的時間段進行閱讀,日積月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在寫讀書筆記和練筆的質量等方面制定相應的彈性目標等措施,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便養成了喜歡閱讀的好習慣。
4.找準“練筆處”,講究讀寫有效地相結合
葉圣陶老先生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一文中曾指出:“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是密切相關的,閱讀得其道,無論在思想吸收上還是技術訓練方面都會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材料的具體表現形式,閱讀和寫作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要能夠充分地發揮閱讀的作用,以閱讀作為引子,進行引路,實行讀寫結合,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
5.拓展多種渠道,增強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想要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不能讓學生只局限于課堂上的閱讀,還要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將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教師可以為孩子們推薦一些名家名作讓其在課下閱讀,例如《中國兒童文學叢書》《希臘神話》《王子與貧兒》《格列夫游記》《西游記》《水滸傳》等書籍讓他們閱讀。并且每周抽一節課的時間作為學生的閱讀活動課,讓他們彼此之間相互交流閱讀心得,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讓同學看,朗讀優美的語段或者創編書中的故事講給大家聽。通過這樣的閱讀交流課堂,不僅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促進孩子們之間的交流。其次,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語文閱讀課外活動。如語文趣味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等,鼓勵他們踴躍報名,積極參加,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收獲學習樂趣,而且還能增強自身的語文素養,從而有效地提高孩子們的閱讀水平。
6.引導學生學會應用
語文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到處存在著,教師要能夠讓學生更多地去接觸這些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并且還能夠有效地運用語文的規律。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應用來鞏固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學生能夠有效地去學習和體會文中作者怎樣進行的遣詞造句以及表情達意的方法;此外,還要能夠引導學生把閱讀與寫作有效地相結合起來,在習作中能夠有效地運用閱讀學習中掌握到的一些知識,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以此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進而再多方面地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課文有更好的理解,同時還能夠從另一方面來提高學生的聽說寫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寬闊,學會從多個角度來理解問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需要為學生挑選合適的閱讀教材,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閱讀方式,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何興華.淺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5):219.
[2]趙長葉.淺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的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5):55.
[3]游碧.淺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的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1):87.
[4]李小軍,鄒紅梅.淺析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1):104.